田家庵地区防洪预案
田家庵地区防洪预案
(2021年)
1 概 况
1.1地理位置与经济概况
田家庵区是淮南市主城区,城区位于淮河干流右岸、淮河与舜耕山之间,农村位于江淮分水岭地区,属山区与平原过渡地带,地面高程60—17m,地貌特征为山岗坡地与洼地交错。行政区域北与潘集区相连,东与大通区接壤,西、南与谢家集区为邻。
1.2防洪工程现状
淮河自西向东流经我区14.8公里,现有城市防洪确保堤两条8公里(耿石段0.8公里、田家庵城市圈堤7.2公里),设计标准为40年一遇,保护城区面积52平方公里。境内有石姚湾退建堤全长12.1公里(其中新堤8.3公里,老堤加固3.8公里),包括撇洪沟左堤1.566公里,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保护石姚湾面积约15平方公里。瓦埠湖蓄滞洪区1个,面积10平方公里;史院保庄圩堤长10.3公里,保护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18500人。洞化截洪沟10公里,拦截西南城区山洪及城市废水面积34平方公里。排、灌涵闸61座,机电泵站92台套5924.5千瓦,灌溉渠道78.2公里。两大内湖面积10200亩,其中瓦埠湖面积7500亩、石涧湖面积2700亩。小型水库5座,其中小(一)型水库1座为滚庄水库,总库容17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0.8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4座,分别为泉山水库(北库)、老龙眼水库、毛洼水库、杨塘水库。泉山水库(北库)汇水面积2.5平方公里,总库容6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7万立方米;老龙眼水库总库容74.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7.5万立方米;毛洼水库总库容9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9.9万立方米;杨塘水库总库容80.1万立方米。
2 洪水类型、特征和现有防洪标准及特征水位
2.1历史洪水情况
淮南市是洪涝灾害影响严重的城市之一。建国以来,我区共发生大小洪水16次,其中较大洪水9次。石姚湾行洪区建国后共行洪9次,分别为1950年、1954年、1956年、1968年、1975年、1982年、1991年、2003年、2007年,行洪机遇约七年一遇。
1954年6月到8月,淮河流域大面积连降暴雨,田家庵7月份降雨483.6mm,最大一日(7月5日)降雨141.8mm,7月22日石姚湾破堤行洪,7月27日淮河田家庵站最高水位达24.03米。
1982年,淮河流域降特大暴雨,淮南站最大24小时降雨213mm,最大30天(6月10日始)降雨达693mm。7月10日田家庵,2小时降雨量125mm,8月22日18时30分,石姚湾行洪区奉命行洪,行洪时田家庵水位23.46米。8月26日,淮河田家庵站最高水位达23.90米。城市内涝严重,受淹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其中居民区和城市道路约0.7平方公里。
1991年,沿淮和大别山区连降暴雨,5月中旬至8月上旬,淮河中游地区有7次降雨过程,淮河两岸一片汪洋。为增大淮干泄洪量,7月7日20时,石姚湾行洪区奉命行洪,7月14日淮河田家庵站最高水位达23.82米。这次洪水给区内共造成绝收面积2.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5500万元。
2003年6月中下旬以来,淮河流域连降暴雨,淮河干流水位迅速上涨,超过建国以来最高水位。为增大淮干泄洪量,7月5日13时,石姚湾行洪区奉命行洪,行洪时田家庵水位24.03米。7月6日淮河田家庵站最高水位达24.38米,超过建国以来最高水位0.35米(1954年田家庵站最高水位24.03米),这次洪水给区内共造成绝收面积2.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7500万元。
2007年7月以来,淮河流域连降特大暴雨,淮河干流水位迅速上涨。7月 7日至9日,田家庵地区降雨量达206.4毫米,其中7月8日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达145毫米。7月7日,淮河田家庵段超设防水位20.00米, 7月9日超警戒水位22.30米;7月10日超行洪水位23.20米;7月12日19时石姚湾奉命行洪,行洪时水位23.63米;7月13日1时,首次达到洪峰水位23.68米,超出行洪水位0.48米。这次洪水给区内造成绝收面积2.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0731万元。
2020年7月以来,8次遭遇大到暴雨降水量超历史同期水平,降雨量累计约715.44mm,较历史同期雨量333.2mm偏多114%,淮河田家庵站最高水位23.81m,超警戒水位1.51m,境内主要湖泊全线超警,引发了淮河自2007年以来13年的严重洪涝灾害。全区13个乡镇街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截止日前,全区累计受灾人口24854人,受灾面积2312.94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559.11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3469.41万元,基础设施经济损失87.1万元,家庭财产损失2.6万元)。
2.2洪水类型及洪水特征
洪水按其成因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⑴由一、二次大暴雨形成的局部地区洪水:如1968年淮干上游洪水,在暴雨中心地区发生短时特大暴雨,在相应地区出现特大洪水。⑵由连续一个月的大面积暴雨形成的流域洪水,如1931年和1957年洪水,此类洪水特点是洪水量大,时间集中,对淮河干流中下游威胁最大。⑶由连续几个月的长时间降雨形成的洪水,如1954年和1991年洪水。
2.3现有防洪标准及防洪特征水位
淮河防洪特征水位(主要控制站田家庵):耿石段、石姚湾退建堤和田家庵城市圈堤的设防、警戒、保证水位分别为:20.00米、22.30米、24.65米。
瓦埠湖防洪特征水位(主要控制站寿县东淝闸):史院保庄圩设防、警戒、保证水位分别为:21.00米、22.70米、24.40米。
3 各类防洪设施洪水风险分析
3.1防御标准型洪水与实施方案
3.1.1当淮河田家庵站水位、瓦埠湖东淝闸水位达到设防水位(耿石段20.00米,田家庵圈堤20.00米,石姚湾退建堤20.00米、史院保庄圩21.00米),并继续上涨时:石姚湾退建堤、史院保庄圩全线设防,城市防洪确保堤部分堤段(耿石段、田家庵圈堤与退建堤交接处至杨郢段)设防,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成员上岗到位,并根据水位高低,确定上堤人数。
3.1.2当淮河田家庵站水位、瓦埠湖东淝闸水位达到警戒水位(22.30米和22.70米),并继续上涨时:
(1)各类堤防加强防守,地区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人和办事人员上堤办公,各领导成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上岗到位,熟悉情况,指挥防汛抢险。
(2)石姚湾退建堤保证不少于1000人的防汛抢险队伍,日夜巡堤查险。
(3)史院保庄圩堤保证不少于400人的防汛抢险队伍,同时加强涵闸防守及内涝排除工作。
3.1.3当淮河田家庵站水位达到23.20米,并继续上涨时:
⑴田家庵城市防洪堤全线设防。各旱闸防守责任单位做好封堵旱闸的一切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封堵旱闸。
⑵石姚湾退建堤确保上堤人数不少于2000人,日夜巡查。
⑶安成、舜耕两镇做好洞化截洪沟各自责任段的防守工作,同时舜耕镇做好洞化截洪沟溢洪道开挖的各项准备工作。
3.1.4、当淮河田家庵站水位、瓦埠湖东淝闸水位达到保证水位(24.65米和24.40米)至25.00米(约四十年一遇洪水)时:
全力以赴进行防汛抢险工作,各指挥部领导及工作人员日夜坚守工作岗位,若遇重大险情可从防汛抢险机动力量和基干民兵连中抽调人员加强力量,确保城市防洪圈堤的安全度汛。各保庄圩要上足人数,日夜巡查,确保圩堤不溃破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2防御超标准洪水方案
3.2.1当预报正阳关水位达到27.00—27.50米、瓦埠湖东淝闸水位超过25.00米、田家庵站水位将达25.00—25.50米时:
对史院保庄圩严加防守外,组织地区单位和民兵突击队对城市圈堤上的险工险段加强防守。
3.2.2当预报正阳关水位超过27.50米,田家庵站水位、瓦埠湖东淝闸水位超过25.50米(约一百年一遇洪水):
除按上述防御四十年一遇洪水方法防守之外,组织民兵突击队对城市圈堤、各保庄圩的险工险段进行抢护,坚决做到水涨堤高,确保安全。
3.2.3当预报正阳关水位达到28.50米,田家庵站水位达26.50米(约三百年一遇洪水)时: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动员全社会一切力量,加高加固城市圈堤、保庄圩堤,确保安全,同时要做好人员和财产的安全转移工作。
3.3其它水利设施防洪方案
各水库、排涝站、截洪沟、排涝沟、桥涵、闸等设施的主管单位要按照运用管理办法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确保安全度汛。
4、保障措施
4.1防汛的方针、指导思想及目的
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坚持防洪排涝并重,防汛抗旱两手抓。做到有备无患,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事故,坚决避免群死群伤灾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度汛。
4.2指挥机构
由区长任指挥长,区政府分管应急管理的副区长任第一副指挥长,区政府分管水利的副区长任常务副指挥长,田家庵公安分局局长、区武装部部长、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区农水局局长任副指挥长,成员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城建局、区教体局、区经信局、区卫健委、区发改委、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商促局、区文旅局、区城管执法局、区信息中心、田家庵自规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田家庵交通分局、区消防大队及各乡镇、街道、园区负责人组成。
为加强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其政委、指挥长及成员由所在乡镇街道党政负责人担任。
4.3抢险队伍安排
抢险队伍分基本抢险队伍、抢险机动力量、民兵突击连。
4.3.1全区基本抢险队伍总人数1600人。由各镇及地区有关单位按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抽调人员组成。其任务:参加现有防洪标准下,石姚湾退建堤(安成镇保庄圩)、城市圈堤和史院保庄圩的防守和抢险。
4.3.2组建防汛抢险机动抢险队500人,组建民兵突击连2个200人。由防汛抗旱指挥部协助武装部门组建。其任务:参加重大险情的抢险以及当淮河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突击加高加固城市确保堤和保庄圩堤,做到水涨堤长。
4.3.3当淮河水位接近保证水位或发生重大险情时,请求上级防指和部队支援。
4.4防汛物资及经费的准备
物资与经费的准备应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无备”的指导思想,认真执行水利部《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备足备好各类防汛物资及经费,每年汛前和市防汛物资储运处签订防汛物资代储合同,以保证汛期物资供应。并动员各乡镇的受益群众及地区单位按照防汛指挥物资储备定额要求的数量和品种积极储备,同时将防汛物资、经费的准备情况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
4.5通讯与预报、警报
石姚湾退建堤和史院保庄圩内目前尚无固定通信和报警设施,田家庵城市圈堤和石姚湾退建堤水位由蚌埠水文局田家庵站提供,史院保庄圩水位由寿县东淝闸提供。
4.6争取支持支援
当淮河洪水位较高或出现重大险情时,请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协调工程技术人员、委派武警或解放军参加我区抗洪抢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