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分适龄儿童、少年延缓入学休学或自行实施义务教育解读
义务教育招生入学
(一)合理划定招生范围
教育局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班额规定、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原则上采取单校划片的方式、班额控制在小学45人以内、初中50人以内。
(二)招生对象及条件
1.幼儿园招生
幼儿园招生应本着相对就近的原则。幼儿应年满3周岁(2015年8月31日前),报名时须提供相应证件。招生时间为7月5—10日。幼儿园班额小班25人以内,中班30人以内,大班35人以内。
2.小学一年级招生
报名时间为7月5日-10日。凡年满六周岁(2012年8月31日前出生)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进入所在片区对应的小学接受义务教育。新生进入公办学校就读,需按照“两个一致”,即“入学儿童少年的户籍与其法定监护人的户籍一致,户籍地址与房产证登记地址一致”,学校方可报名。
原则上小学入学年龄为当年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在学校有空余学位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但必须是截至当年12月31日之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对于放宽年龄入学,学校必须公开规范办理,公告办法、流程和入学年龄的截止时间,并告知家长学生在学籍异动(休学、复学、转学等)等方面将受到严格限制。各校不得超班额私自放宽年龄招收不足龄儿童。
有空余学位的学校拟招收不足龄儿童入学前,需对学区内不足龄儿童进行摸底统计,上报书面申请报告和花名册给区招生办,招生办审核后,方能进行报名登记。严禁招收未经招生办审核通过的不足龄儿童入学。
符合以下情况的适龄儿童,在实际居住地学区所属学校入学:出生时随其父母落户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户籍处(即就学者户口无辖区外迁移、变动记录)的适龄儿童,提供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房产证、户口簿,同时提供由市房管局出具的其父母在本城区无房产的证明,经学校核实、公示无异议方可报名。
小学入学通知书全部由区招生办统一发放,各校将学生名单通过公告栏进行公示。
对于因身体健康等原因确需缓学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向教育局提出申请,获批准后方可缓学,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
3.初中七年级招生
严格按照《淮南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淮教[2018]6号)中有关要求,根据我区小学毕业推荐方案,公示对口小学推荐升入初中的学生名单,并以公示名单办理初中新生入籍。不在公示名单中的2018级初中入学新生,三年后将不得享受省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分配资格。小学对口推荐要严格把关,不参与对口推荐的要报送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原则上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就读初中,到外地就读的须提供外地户口簿。严禁同城借读。
- 民办学校招生
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依法依规自主招生,招生计划、方案、简章、宣传内容等,须报区教育局基教科审核、备案,同意后方可实施。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组织招生。严禁虚假宣传,欺骗学生和家长。严禁无计划招生。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考试、考核、测试组织学生入学,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各种培训班选拔学生入学,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者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学籍变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程序操作执行。
确保随迁子女“零障碍”入学
全面落实《淮南市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管理办法》,做到“三个一样”,即一样就读、一样升学、一样免费。由区招生办根据学校学位情况、家长实际居住地合理安排。若学校因学位限制无法接收的,采取“就近分流”的办法,安排至相对就近的学校就读。
确保每一位随迁子女按时入学,入学时需向校方提供由社区开具的在田家庵区居住的证明;由单位开具的在田家庵区务工的证明;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及贫困家庭儿童
各校要加大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力度,摸清底数和个案情况,特别是建档立卡的适龄儿童少年,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
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学校要根据最新摸排数据,落实“一人一案”,依法保障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优先采用“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接受义务教育;扎实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为重度残疾学生提供规范、有效的送教服务,并为其建立学籍,纳入学籍管理,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其他儿童少年入学
政策照顾人员子女按照不同情况需提供以下相关证明和资料,由区招生办公室统一协调安排。
1.现役军人子女入学的,需提供服役单位证明。
2.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的,需提供市政府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人才引进证明。
进一步加强学籍管理
各校要加大学生电子学籍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严格实行“一生一籍、人在籍在、籍随人走”, 严禁虚设班级和人籍分离。规范办理新生入学手续,将家长填写的新生信息确认材料复印存档,作为学生纸质档案。对无身份证号码入学的学生材料予以严格审核,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学生入学后,原来已有学籍的,接收学校要通过学籍系统为学生办理转学,实现“人籍一致”;原来没有学籍的,要为学生新建学籍。学生没有到校报到入学的,学校不得通过招生程序将其学籍注册成正式在校生。确实因为学区内适龄儿童人数多于招生计划造成大班额的学校,在注册学籍过程中要将入学学生的户口本、房产证、居住证等入学证明材料扫描上传至学籍系统,严禁招收择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