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时间:2022-01-06 10:57信息来源:田家庵区人民政府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指标、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提升产业质态,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产业链“横向集聚”和“垂直整合”双向突破。

一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强化数字赋能。引进合肥维天运通建设数字化货运平台,推进永盛航运大数据平台运用,实现青网二期入驻CBC信用管理、思岑文化科技、乐麦信息技术等企业14家以上,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产业。聚焦楼宇经济。突出“一楼一主业”思路,引导商业综合体错位发展、有序竞争,鼓励打造特色楼宇;落实总部经济奖补政策,大力引进建筑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等重点领域企业总部。做强新兴产业。建成睿欣智能家电产业园一期、三期工程,入驻厦晶智能电器、三众智能厨电等产业链企业20家以上;加快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建链强链,推进澄威高端漆包线、路盛达车载设备等项目投产达效;培育淮南牛肉汤产业“链主”企业,健全完善行业标准,办好产业链招商大会,推进国家地理标志申报和淮南牛肉汤文化展览馆建设;建成投产中利光伏组件一期项目。

二是推动投资提质增量。以抢先行动谋项目。继续深挖细研、学深悟透上级政策,深度谋划国家引导型产业发展、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类项目。以领跑姿态引项目。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发挥4大新兴产业工作专班、重点产业链链长专班作用,完善产业链图谱,全年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以最优服务推项目。推行顶格服务,完善重点项目区级领导包保、专班服务、帮办代办机制,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个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切实用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是推动园区平台提升。深化园区管理体制、运营机制改革,做大做强现代产发公司,成立安成园区产业发展公司,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体制。立足产业定位布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强化要素供给,优化服务效率品质。推进现代产业园扩园征迁,提供净地600亩以上,新增标准化厂房35万平方米以上。坚持“亩均论英雄”,实行园区企业分类管理,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推进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推动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亩均税收、增加值贡献率持续提升。对标沪苏浙和合肥、滁州等先进地区,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和集群化、园区化、社区化、城镇化“四化合一”,加快曹庵佳苑安置区和小城镇建设,完善园区社会功能配套,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二)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动能转换新引擎。持续释放主城区资源富集、人才汇聚优势,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挖潜力、为市场增活力,推动千企竞发、百业兴旺。

一是致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政产学研用金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合肥)建设,鼓励企业加强与中科院、安理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强金融扶持,推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成合作项目20个以上,新增发明专利授权300件以上。开展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行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综合性中试及检验检测、试验认证平台。营造万众创新氛围。落实创业指导、场地提供、资金奖补等激励保障政策,鼓励返乡能人、科技人才等创新创业。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一体发展孵化链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增长15%以上。新增“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2个。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推行规上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培育全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和皖美品牌企业2个以上。

二是全力深化改革开放。弘扬首创精神。学会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深化国有企业管理运营、薪酬制度改革,推动安徽四宜建投集团品牌建设和市场化合作发展。实施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晋升制度改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深化乡镇街道财政体制改革,健全招商引资、土地“增减挂”等领域奖补政策。支持基层培育小微改革事项,通过小抓手形成大合力。提高开放水平。主动对接、跑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发展,深化与常州市天宁区交流合作。落实“三地一区”“一极四区”发展战略,积极引进产业类、创新类、民生改善类项目。实现进出口总额6000万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优化营商环境。借鉴沪苏浙“一企一证”“一业一证”做法,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办好一件事”套餐式服务事项达到70项以上。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提高至99%。

三是大力培育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注重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引领消费升级。释放消费潜力。发展线下体验消费,精心推出一批文化创意、文旅农旅、休闲度假产品。加快电商产业发展,促进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全年电商销售额增长20%以上。完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优化市场供给。加快史院乡“田园综合体+”、石姚湾湿地休闲农旅、淮河路城市记忆街区等项目落地建设,建成投用青文体、花鸟鱼虫文化街。加快老城区商业街改造提升,引导商贸文化广场、龙湖路地下商业街等引入新业态、新模式。做好星级酒店等级评定。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增加养老、托幼、教育、健康等领域优质供给,拓展“互联网+生活服务”。新增限上商贸单位15家以上。

(三)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展现美丽宜居新面貌。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发展,突出精当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城乡之美。

一是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坚定推进老城改造。抽调全区精干力量,全面启动姚家湾片区城中村征迁。完成北赵店城中村征迁收尾并启动安置房建设,加快安成次中心B区建设,建成上郑四宜城、泉化新苑安置区,交付安置房2000套以上。加快广场北路西侧项目群、老龙眼水库周边项目群、舜耕山湿地周边项目群等城市开发项目建设。高标准实施龙湖片区24个老旧小区连片改造。加快完善功能配套。全力保障S19淮桐高速、淮河大桥、学院路铁路下穿等项目建设,实施广场路、学院路、十涧湖路新改建和大中修,建成安成铺公交换乘中心和淮河新城、田东公交首末站,新建安成充电站。推进朝阳、泉山等菜市场改造,建成投用新淮、龙泉菜市场和洞山公园、老油厂等地块停车场。坚持见缝插绿,继续推进街头游园建设。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全面加强城市管理。推动城管执法向智能化转变,实施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老旧房屋安全修复。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实施淮河堤防石头埠段除险加固和沿淮3个排涝站前池扩容、双回路电力改造和曹咀直排涵扩孔建设。健全常态化文明城市创建机制,发展壮大区属四宜物业公司,探索社区领办物业、融合办公新模式,解决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难题;扩大环卫市场化覆盖面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范围,新建社区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站点30个以上,新改建垃圾中转站6座、公厕9座。

二是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全面推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精准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完善网格化综合监控体系,定期开展污染源解析,严格落实“五控”措施,坚决落实秸秆禁烧和禁燃禁放,常态化抓好挥发性有机物、“散乱污”企业、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领域整治,实现居民住宅餐饮经营只减不增,全面完成国家和省市下达的大气指标。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大渣土等固体废弃物整治力度。严格执行“河(湖)长”“林长”工作机制,推进淮河岸线综合治理,建设淮河外滩湿地公园,提升淮河沿岸城市面貌和生态景观;加快西部城区和曹庵、史院入湖水系治理。完成绿化造林任务。落实淮河种质资源保护区10年禁渔。

三是全面深化乡村振兴。坚决落实“田长制”责任体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增高标准农田2.4万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实施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改革试点。发展沿瓦埠湖乡村休闲旅游业态,积极争创省级乡村旅游平台,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推动农产品电商销售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成投用产业扶贫综合体,提升沃之野、名朋等现代农业项目设施配套,培育扶持省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行“多位一体”综合管护,完善农村道路、自来水、排污管网、太阳能路灯、公厕等基础设施,完成2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持续推进空心村整治,完成土地“增减挂”200亩以上。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项目2个,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10%。

(四)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增添民生福祉新底色。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高质量服务供给,满足多层次民生需求,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优先发展民生事业。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严格“双减”政策,坚持“五育”并举,全覆盖高质量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规范民办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民办学校学位占比压减到5%以下;建成投用学院南路片区小学和翰林锦里、新城悦府等公办幼儿园。积极举办群众文化展演和文化惠民活动,推进“3+N”文化综合馆群建设,开工新建区档案馆;用好少儿艺术发展基金,整合学校、幼儿园和培训机构资源,加强少儿艺术精品创作和学术交流。推进养老事业发展,鼓励“医养结合”,引进建设青丰砖厂地块康养社区项目,完成舜耕、曹庵、史院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试点居家和社区养老“助餐工程”。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等各项改革,稳步实施残联改革,改进社会救助综合机制。深化健康田家庵建设,推进朝阳医院二期、田家庵区医院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省级健康促进区。加强就业保障,兑现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等就业惠民政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支持自主创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是健全完善治理格局。推进“平安田家庵”建设,实施“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推广智慧社区建设,建设50个居民小区智慧“微卡口”系统,深化网格警格融合,实施“平安前哨”工程;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打严防通讯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法治田家庵”建设,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推动“皖事通办”等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健全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推动资源整合、触角延伸,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高矛盾调处中心运行质态,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等制度,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行动。推动国家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全覆盖,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加强工资支付动态监测,健全常态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机制。

三是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坚持“动态清零”,健全常态化全链条精准防控和局部疫情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健全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坚持平急结合,落实落细网格化管理,加强全员核酸检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建设,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纵深推进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全力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攻坚战,加大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交通、城市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范和隐患整改,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曹庵消防站、舜耕西路特勤消防站改扩建,着力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食品、药品、疫苗、特种设备等领域监管,持续推进智慧电梯监管系统建设。推进国防动员建设,优化兵员征集质量,提升民兵备战打仗能力,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开局,我们将始终保持高的站位、严的标准、实的作风、廉的底色,做到为百姓谋、为发展拼、为一流争,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讲政治显担当。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五个必须”,杜绝“七个有之”,心怀“国之大者”,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重效能优政风。增强奋斗有我的敬业精神,砥砺奋发图强的干事热情,强化奋勇争先的责任担当,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工作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推动流程再造、体系重构和机制创新。以更大的闯劲干事创业、更大的狠劲担当作为、更强的盯劲破解难题,以办成一个个实事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落地一个个项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强法治促规范。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弘扬法治精神,提高法治思维,依法秉公用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完善意见征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机制。依法推进政务公开,实施乡镇街道政务公开专区建设。深化政务诚信建设,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坚决服从区委领导,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监察机关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统计工作,发挥统计监督职能。加强审计监督,统筹推进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审计全覆盖。

四是抓廉政守底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自觉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执守简朴,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控制机关运行成本。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小事。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