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质量强区
2024年月1月18日上午,田家庵区质量强区创建工作迎接省专家组验收。根据《田家庵区创建安徽省质量强区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发改委作为区质量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高度重视质量强区创建工作,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质量强区。
1、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我区已成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班,专班由区发改委牵头,区科技局、区经信局、区数据资源局、安成经济开发区作为成员单位。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共7个,总投资23.46亿元,其中已投产项目2个,分别为总投资0.3亿元的水陆多式联运物流科技平台项目、总投资0.2亿元的矿井运输信号通信保护数字信息技术改造项目;在建项目4个,分别为总投资3亿元的航运大数据公共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1.06亿元的旭火5G光纤通讯设备全链条制造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亿元圣点科技静脉生物识别设备制造项目、总投资1.5亿元无损检测高端科研一期建设项目;洽谈项目1个,为总投资12.4亿元的光通信产品生产项目。
2、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主城区和服务业大区,田家庵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批零住餐、教育、医疗卫生为主导行业的服务业稳定基本盘;新一代信息技术、电信服务、科技研发等行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全区服务业新兴增长极。田家庵区汇聚了“中农建交”、农发、招商、徽商、通商等银行淮南市总部、平安、人保、人寿等保险公司、华安、国元、中泰等证券公司,对全区金融行业发展起到了支撑性作用;坐落了电信、联通、铁通等运营商和青网科技园这一网络产业发展基地,促进了电信服务总量不断提升;拥有淮南公交公司、淮南运输总公司、淮汽公司、长途客运站等多家客货运、网约车、出租车公司,成为全区交通运输业的主力军。依托各大总部企业,汇聚带动了一大批金融服务、软件开发、汽车维修、车辆销售、加油加气站、充电换电站等周边中小型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业产业链。今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400亿元,总量在全省45个市辖区中二、三季度排名分别为第2位、第6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18.7亿元,同比增长7.3%,总量排名第20位。1-11月份我区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1.4%,超目标任务71.4个百分点。2023年我区已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家。
3、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按照挂图作战要求,逐个梳理进展,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健全完善重大项目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2023年定期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通报项目推进情况,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完善“六个一批”项目库调度机制。通过区直部门、载体单位摸排上报,区发改委梳理补充的方式,摸清全区50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分类整理“六个一批”项目清单并动态更新,倒逼载体单位和区直部门高度重视项目谋划工作。2023年共谋划签约立项、拟建、开工等项目144个,总投资约1185亿元;已谋划2024年项目46个,总投资380.4亿元。全年我区参加全省开工动员项目23个,总投资85.3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工,开工率100%,位于全市前列。
4、多途径争取资金保障一是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2023年我区申报老旧小区改造及棚户区改造配套设施项目4个,共申请中央资金1.16亿元,其中田家庵区2023年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洞泉片区改造工程申报中央资金3150万元,四宜湖山世家配套设施项目、四宜新景苑配套设施项目、天一袜厂家属区棚户区配套设施项目等3个棚户区改造配套设施申报中央资金8492万元。经反馈,已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919万元,全市排名第二。目前4个项目均开工建设。二是做好上级资金发放。根据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反馈,2022年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政策兑现资金共涉及我区1家企业淮南市鸿安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兑现资金5万元。2022年度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政策资金涉及我区2家企业,分别为淮南市筑舜预制构件有限公司、安徽东盛友邦制药有限公司,合计兑现资金27万元,目前均已发放完毕。争取申报新增国债项目,截至目前我区已上报排水、水利领域新增国债项目13个,总投资19.91亿元,申请国债需求13.94亿元,省发改委上报国家发改委项目6个,通过率46.15%,上报国家发改委申请国债需求6.93亿元。下一步,发改委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抓主抓重、稳扎稳打,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一)全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一是继续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区发改委及时督促载体单位按照时间节点应报尽报,并逐个载体、逐个项目开展分析研究,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抓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工作。区发改委会同区统计局,对各乡镇、街道及园区准备入库项目进行梳理摸排,对拟入库项目倒排入库时间节点,争取尽早入库。三是加大入企指导力度。积极协调各载体单位深入企业,做好指导帮扶工作。(二)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按照区级重大项目包保责任制,实行月调度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重大项目的洽谈、签约、审批、建设进展情况,实行重点跟踪、重点服务、重点督查。积极推进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力争投资完成情况、开工率、竣工率等指标全市争先进位。谋划2024年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6个,总固定资产投资380.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7.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7个,总投资272.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8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19个,总投资10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亿元。抓好中央预算内项目谋划储备。目前已开展2024年争取上级资金项目谋划工作,截至目前,我区共申报新增中央投资需求项目31个,总投资68.04亿元,申报新增中央投资需求28.97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储备项目26个,总投资43.4亿元,拟申请中央资金17.6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5个,总投资141亿元,申请2024年专项债需求39.9亿元;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对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市盘子。加强政策研究做到精准谋划。将吃透国家及省市支持政策,紧扣政策取向和投资导向,全方位、多层面、广领域挖掘和谋划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项目,全力包装一批城市更新、数字经济、民生改善等类型的项目。将继续深度谋划专项债项目,重点针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在项目谋划、申报发行方面做足功夫,确保2024年安徽省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曹庵科技创新园、安徽省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曹庵科技孵化器建设项目等标准化厂房项目成功发行专项债,提升淮南现代产业园承接产业能力,带动全区产业发展。 (三)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工作区发改委积极协调属地,督促企业应报尽报。积极对接区经信局、区统计局,使企业在申报规上工业企业时,仔细对照战新产品目录申报,便于成功申报战新企业。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有关扶持政策,帮助现有战新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