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区经信局2022年工作总结
和2023年工作谋划
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现将我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报送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工作成效
全区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相关会议精神,认真把握疫情防控形势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围绕“六保”任务,做好“六稳”工作,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平稳。
规上工业增加值:1-10月份完成区属非煤电增加值6.3亿,同比下降3.8%。
工业投资:1-10月份完成工业投资13亿,同比增长33.9%。1-10月完成技改投资5.8亿,同比增长41.2%。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0月份,已完成企业升规7户,退规2户,净增5户。2022年12月底,拟培育永沃电器、聚英小家电、紫锐户外、大石静电膜、菲利普斯机械等5家工业企业申规
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个(睿欣产业园项目一期、二期、三期),1-10月份,新开工制造业投资上报6.1亿元。
全年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6亿元。其中,预计完成区属非煤电规上工业增加值7.75亿元,同比下降2%;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同比增长28%;预计完成技改投资6.2亿元,同比增长55%。
(二)工作措施
一是严格防控,全力保障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期间,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相继印发了《关于成立田家庵区“三保”企业管理工作专项组的通知》、《关于安全有序开展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的要求,统筹协调全区疫情防控后勤保障组各项工作;第一时间成立“三保”工业企业管理工作专组,及时掌握企业具体情况、建立台账、协调工作,全力保障保供企业生产;按照“一域一策”、“一企一策”的要求,成立复工复产专项工作组,统筹全区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的协调、指导和督查工作。充分发挥“四送一服”工作机制,并通过“千名干部入企服务”工作的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推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复工复产。规上工业企业于5月初全面复工复产,规下工业企业在5月中旬全面复工复产。
二是规范调度,稳定工业运行态势。加强工业运行调度,促进工业平稳快速发展落到实处,认真贯彻工业运行旬调度和月分析制度,及时建立相应的工业促生产保增长协调机制,指定专职人员将上级分解下达的工业指标逐月、逐旬调度分析。持续抓好规下工业企业数据上报工作,我区目前区属正常生产经营的规下样本点企业11户,三季度加权后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持续开展对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样本单位及停产半停产企业进行逐一走访。对矿业集团谢桥矿、田家庵发电厂、坤红和发强玻璃等企业加强预警监测,开展上门走访,通过走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是超前谋划,加快培育规上企业。大力实施“补工业短板”行动,建立完善“小升规”和“新建新投产”工业企业培育库,深入落实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压茬推进机制,以培育库为基础,实施动态管理、跟踪问效,大力推进企业升规培育工作和规上企业保规工作,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四是加快项目建设,扩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截至10月份,全区共有睿欣创新科技产业园、年产5000吨流体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节能玻璃深加工项目、新型方便食品和饮品项目、喜红手机、厦晶空调等10个入库工业项目,预计2022年完成工业投资13.5亿元。
五是争取扶持政策,改善工业发展环境。我局积极推荐淮南矿业集团兴科计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申报2022年安徽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荐淮南矿业集团兴科计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淮南分公司申报2022年度淮南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荐鑫宏机械申报安徽工业精品;推荐尚家环保、三得塑胶、筑舜预制构件等公司申报23年度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征集;推荐嘉元融资担保公司申报2022年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资金;推荐淮南青网科技园申报2022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荐鑫宏机械公司申报2022年第一批安徽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荐盈信汽车空调科技有限公司、筑舜预制构件、淮南矿业集团等公司申报制造强省系列奖补资金,为辖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六是全面推进“亩均效益评价”工作。我局牵头制定了《关于开展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田家庵区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我区于今年1月份统一部署启动评价工作,依据区级有关部门和属地园区提供的数据,已完成全区44家工业企业2021年度亩均效益评价,并于6月21日在区政府网站对评价结果进行公示。
(三)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是产业结构不优,企业抗风险能力弱。我区工业经济存在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企业规模小、龙头带动作用弱,精深加工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工业经济外向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因此,受疫情冲击,部分企业始终未完全恢复产能,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未能实现由负转正。
二是工业投入严重不足。用于重大工业项目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比重较低,工业发展后劲乏力。
三是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仍严重制约工业发展。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贷款难等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短期内难有根本改变;工业企业用地和储备严重不足,对工业的集约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对策建议
一是全力稳定工业运行。加强工业运行调度,每月提前摸排企业情况,重点走访亿元以上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问题,帮助合理制定排产计划,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同时重点帮扶产值大幅下降的企业纾困解难,使企业尽快恢复产能,不掉出规上序列。
二是加快培育规上企业。大力实施“补工业短板”行动,持续完善“小升规”和“新建新投产”工业企业培育库,深入落实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压茬推进机制,确保完成年度净增5户规上工业企业的目标任务。
三是加大项目谋划推进力度。加大招大引强,围绕智能家电、汽车及零部件、环保建材、精品玻璃等主导产业,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节能环保的大企业、大项目,打造产业集群。同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要素保障,促进2个园区按照主导产业发展目标,逐步形成产业链条,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四是清理盘活僵尸企业。树立“亩均论英雄”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分类精准施策,加大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和僵尸企业的集中处置力度,实现亩均效益最大化,促进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2023年工作谋划
(一)工作目标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净增5户以上;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其中技改投资增长11%。
(二)工作重点
一是提升工业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一要突出招大引强,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以及其他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系对接,立足自身产业定位和发展优势,安成经济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力争引进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二要聚焦产业精准招商,围绕智能家电、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环保建材、精品玻璃、绿色食品等产业,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节能环保的大企业、大项目,打造产业集群。
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深挖企业投资潜力,不断增加工业有效投入。一要狠抓项目推进,围绕睿欣产业园二期、三期、技超节能玻璃等重点在建项目做好跟踪服务,推动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二要紧盯签约项目落地,重点围绕睿欣产业园一期和永沃智能、聚英小家电等数十个睿欣已签约项目,加快推进项目进场入驻,帮助企业早日达产申规。
三是实施企业培育行动,打造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新增规”长效机制。一要积极实施亿元企业倍增计划,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亿元企业方阵。2023年,实现全区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家以上。二要严格按照“打造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的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把“规下转规上”作为工作重点,对纳入培育库的企业,进行全面摸底调查,逐一制定上规培育发展计划。2022年12月底,拟培育永沃电器、聚英小家电、紫锐户外、大石静电膜、菲利普斯机械等5家工业企业申规;2023年,拟培育明宏橡胶、厦晶空调、嘉永SMT贴片、喜红手机、鸿讯橡胶、外星一号智能家电、尚家科技、技超节能玻璃、中天民宿模块、淮雅建材、鑫东建材、绿动建材等12家工业企业申规;实现2023年当年新增产值约6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约8—10亿元。
四是推动亩均效益评价纵深化,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分类精准施策。一要对A类企业正向激励、予以重点支持,对B、C类企业转型提升、促进提质增效。二要对D类企业调控帮扶,“一企一策”实施精准对接,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依法依规坚决整治不符合能耗、质量、安全等强制性标准的企业,加速“腾笼换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