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区科技局2019年工作总结2020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0-05-26 10:58信息来源:田家庵区科技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19年,科技局“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聚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和科技服务载体建设,促进创新创业资源高效对接,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措施,推动发展潜力大、位居产业链高端的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不断增强全区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工作措施

1.推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筛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重点培育。安徽尚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每日六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坤红环保建材有限公司、青网电子产业园有限公司等均纳入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2019年上半年,开展安成工业园区、淮南现代产业园区两期“科创版”挂牌培训班,指导安徽鑫宏机械有限公司进入全省首期科创板培育层,东盛友邦、嘉润生物、虫草源进入科创板基础层。重点培育淮南菲利普斯采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安徽东盛友邦制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成功获批高新技术企业。全年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增速16.4%,可以超额完成全年指标任务。全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31%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提前完成《田家庵区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方案》科技发展目标。

2. 科技创新项目结硕果。陈剑平院士站承担的“西甜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沿淮流域西甜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批2019年首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在今年6月项目分别进行中期测评,专家组听取项目组实施情况汇报,核查项目相关资料,查看基地现场、实地测产,测评结果为:陈巷西甜瓜示范区总化肥养分减少(减施)7.6kg/亩,化肥减量27.1%,农药减量37.7%,陈巷西甜瓜示范区平均增产12.4%。中心糖含量提高0.9度,肉质翠细,汁多酥甜。专家预测,明年将畅销徐州、蚌埠、合肥、南京等地,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截至目前,中国三正集团、安徽鑫宏机械有限公司、淮南宜生生物技术公司等企业获得科技成果60余项,占全市三分之一。

3.科技技术创新指标领跑全市。邀请专家开展“一对一”针对性指导与培训,激发企业技术人员的创新及专利意识,提高企业专利申请质量。根据省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信息,一季度,我区专利申请量总量75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72件,占全市66.12%。授权量22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3件,创历史同期最高,占全市80%。截止机构改革,我区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4.1件,是全省指标的两倍多。专利申请与授权连续8年保持全省市辖区“前十强”。(从第二季度开始,该指标由市场监管局负责)。三兴检测、安徽讯联等企业产生技术合同交易额2.55亿元,占全市总额的82%。

4.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给予配套支持。支持企业牵头科研院所、高校建设技术创新联盟,联手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共同组织实施所在领域的重大科技专项。目前,我区已拥有“沿淮西甜瓜嫁接育苗产业星创天地”等4家国家级创新平台,陈剑平院士工作站、园艺栽培基质研发、抗病毒中成药生产、微合金化合金钢材料加工等14家省级创新平台,青网园、花蜜家等34家市级创新平台。

5.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资金补助与奖励力度。根据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组成的联审小组2019年8月27日公示的联审意见,我区获批淮南市2018年度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政策资金11类29项,共计967.26万元,占全市资金总额的37.12%。 2019年8月5日召开的17届人民政府第63次会议研究决定,批准2019年科技经费1320万元用于科技馆建设。该科技馆建成后,将成为全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定期对外开放,将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科技、拓展、手工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开发各类优秀的实践课程,为青少年科普教育搭建一个高端平台。

6.持续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去年以来,我区积极开展“入园进企”活动,实施“四送一服”工程,今年4月17日,承办省第七组、市第二组“四送一服”集中活动产学研对接会。三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宜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科技企业与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专家、教授现场开展交流互动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5月23日和9月6日,组织安徽鑫宏机械有限公司、王郢米面厂等1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参加在建设银行和通商银行举办的“四送一服”银企对接会,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强银企对接,通过政策解读、科研成果发布、金融产品推介、企业家咨询等形式,为企业送理念、送政策、送项目、送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组织专家聚焦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帮助企业借助系列惠企政策不断成长壮大,深入细致地了解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R&D投入、科技人员占比等情况,并对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一对一”专业指导意见,现场对企业提出的“营业收入申报”、“加计扣除计算”、“R&D投入计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报”、“专利产品销售额分解”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解读与指导。

7.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常态化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程”和“农业科技110工程”,充分发挥“科技路路通”、“科普大篷车”的特色优势,拓展和丰富“三下乡”活动的外延,提升市民的科学普及率和农业企业家的获得感。实地调研史院乡泓测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园项目,详细了解种养技术、蛙品种、亩产量及成本和产出效益等情况,联系合肥清大研究院专家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结合陈剑平院士站工作内容和“农业科技110工程”,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加强稻虾、蛙稻农业科技养殖科技创新指导,为该项目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2019年上半年,为助力脱贫攻坚,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全面进步,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田家庵区选派国家薯芋类蔬菜研究室主任廖华俊、安徽省蔬菜种苗繁育研究室主任王朋成分别服务我区两贫困村——史院乡尹祠村和涧坝村。扶贫科技特派员围绕服务扶贫村的特色产业开展科技帮扶工作,促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增强产业吸纳贫困户就业能力,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增强贫困户造血能力。

(二)存在问题:

1.创新力量薄弱,创客的成长能量有限。众创空间发展尚处起步阶段,特色不够鲜明,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代表性、强辐射的特色众创空间。

2.产业对接缺乏深度,促进效果不显著,与新兴产业缺乏深度对接,促进作用不明显。

3.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基础薄弱,对科技创新研发关注不够、投入不足,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不强。

二、2020年工作谋划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及各项决策部署,结合科技工作实际,围绕全面落实“六稳”部署和“八字方针”、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五做一补一主攻一攻克”八大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等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明晰2020年工作发力点——建设2020年科技创新指标体系“23459”:

1、2家“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

2、3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

3、4家市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

4、突破5亿元技术交易额大关;

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9%以上。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