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解读
一、起草背景
“十四五”是淮南市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期,是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坚期,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期。为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科学、更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加强科技创新部署,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推动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跃上新台阶。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指示要求,《规划》编制工作自2020年11月启动以来,市科技局“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系统开展“十三五”规划总结评估、“十四五”重大课题研究,历经多轮征集建议、现场调研、咨询论证、征求意见、吸收借鉴、合法性审查、修改完善等阶段,于2022年3月完成。报市政府研究同意,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实施。
二、编制依据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和《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三、出台目的
《淮南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全面总结我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全市科技创新目标任务,高起点谋划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对于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引领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规划内容
(一)《规划》架构
《规划》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十三五”科技创新的回顾与总结,阐述了“十三五”时期淮南科技发展的基础优势、面临形势;第二部分阐述“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第三部分明确“十四五”科技创新重点任务;第四部分部署“十四五”科技创新重点工程;第五部分制定规划顺利实施的机制和保障措施。
(二)主要内容
1.阐述了“十四五”思路目标、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到2025年,创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科技自立自强成效明显,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贯通第一要务、第一资源、第一动力,在推动原始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2.明确推进重点工作任务及思路。一是建设多元化创新载体,二是推进科技资源融合发展,三是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四是完善创新全要素生态圈。
3.围绕重点工程铺设创新路径。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24条”政策等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围绕构建淮南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新发展格局,部署11项科技创新重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