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科技局“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12-06 09:27信息来源:田家庵区科技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十四五”形势展望及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上位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地方未来5年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针对性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经验,理清地方科技工作存在的短板与不足,进行总体设计和统筹安排,找准科技工作的切入点与着力点,结合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具体需求,提出地方科技创新的指导方针,明确重大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绘制清晰产业创新链条,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让编制规划切实成为地方未来五年科技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导。 

坚持“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我国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技需求,加强科技改革发展做顶层设计。紧跟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特征,要研判新阶段的特点,要坚持中国特色。重点要依靠科技人员,科技活动重点是人的活动,是一批科技人员、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的活动,所以要围绕他们做好服务,让他们能够投身并安心做好科研,在科技领域作出一番事业。 

(二)发展目标

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2.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 

3.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4.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 

5.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6.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 

7.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 

8.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9.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10.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1.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 

(三)主要工作任务及工作举措

1、联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发挥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教育资源优势,联手营造有利于提升田家庵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生态。加快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升级,推动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开放共享。

2、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打通原始创新成果转化通道,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加强原始创新成果转化,重点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技术等领域科技创新联合攻关,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施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科技惠民工程。发挥长三角技术交易市场联盟作用,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打造长三角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实现成果转化项目资金共同投入、技术共同转化、利益共同分享。

3、共建产业创新大平台。充分发挥我区高校集中等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协同推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合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4、强化协同创新政策支撑。探索建立区域创新收益共享机制,鼓励设立产业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5、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跨区域协同。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围绕产业链优化创新链,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打造产业链为基础、创新链为引领的产业升级版。综合运用政府采购、首台套政策、技术标准等政策工具,加快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化。

6、共同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互联网新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研发应用。提升流通创新能力,打通行业间数据壁垒,探索建立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区域产业升级服务平台。做好安全生产、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的科技元素结合运用,支持发展劳动力替代及增强技术。

7、“十四五”科技重大项目:(1)发电汽轮机通流一体化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总投资1.16亿元,资金由南京安宁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注册的淮南市泰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建设。该项目主要经营电力工程、机电工程、石油化工程、电力技术研发及技术咨询等。一期总投资3000万元投入到位,其中1000万元作为注册资金,2000多万元的发电汽轮机通流、安装、检测、维修器械购置到位,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2)流体生产线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该项目由淮南沃力特流体设备有限公司自筹,总投资1.17亿元,包括生产厂房、实验中心、配送中心、转运中心、加工中心等更加适合现代化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要求。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