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全市科技招商工作,壮大科技创新主体规模,集聚科技创新要素资源,打造产业创新集群。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科技招商推动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的强引擎作用。着力构建科技招商工作机制,加快科技招商队伍、专业化科创载体、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平台招商、活动招商、基金招商、合作招商。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7年,形成机制灵活、运转高效、重点突出的科技招商工作体系,科技招商质效大幅提升。构建覆盖产业发展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新招引科创项目500个以上,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力争在科技型上市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上有新突破。
——科技创新人才资源更加富集。新引进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不少于60个。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更加明显。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00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创新平台载体能级更加强大。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争创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众创空间器突破15家。
三、重点任务
(一)科技创新主体招引。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领域,梳理强链补链延链关键环节,精准招引产业适配度高的科技型初创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科创企业。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协同创新体系。
(二)科创人才及团队招引。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面向海内外广泛招引人才及团队,吸引集聚高端人才,引进用好技能人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大力招引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和初创期的优质企业。
(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招引。重点对接国内外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聚焦产业链缺失环节、高附加值环节、卡脖子环节和企业重大技术需求,着力推动成果转化、成果交易、“揭榜挂帅”联合攻关、产学研合作等,促成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在淮转化落地。
(四)科创平台及服务机构招引。引进高校院所在淮独立创办产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招引一批研究开发、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机构。
四、生态构建
(一)提升科技招商水平。开展科技招商专题培训,全面提升科技系统干部“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能力。积极选派优秀工作人员赴上海闵行、合肥等地科技部门、重点园区挂职锻炼,提升科技招商人员业务素质。
(二)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进一步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引导职务成果转化,推动中介机构发展,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积极引进海内外国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来淮建立院士工作站。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等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遴选高端科技人才及团队申报“双创之星”创业人才、创新团队。
(三)打造优质承载空间。充分发挥市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扩散功能,打造区域性科创高地。引进专业化的载体运营机构,新建中试基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科创载体,健全科创项目孵化体系,推动科创孵化载体提质增量。探索在长三角等地区建立创新飞地与研发平台协同共建模式,促进区域创新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五、工作举措
(一)平台招商。加快建设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淮南大气科学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发挥大数据产业基地、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园区)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集聚优势,吸引关联企业、人才项目在淮孵化成长。
(二)活动招商。组织开展安徽“双创汇”系列活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地方赛、“安理智谷杯”创业挑战赛,推动科技人才洽谈会、科创项目招引对接会、专题产学研会议等科技招引活动常态化开展,汇聚各类科创人才和项目资源。
(三)基金招商。加快发展专业化的天使基金、种子基金、创投基金、产投基金等,吸引更多市场化资金集聚。打造覆盖科创项目种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投融资体系。通过投招协同、以投带引推动优质科创项目落地。
(四)合作招商。充分挖掘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等在淮高校科技成果和人才资源,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发挥好桥梁发纽带作用,帮助引荐一批科创项目和领军人才。深化与各类投资机构合作,引进产业链细分领域优势高校院所的职务发明成果。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带动作用,引导激励其推介合作伙伴、关联项目、上下游配套项目来淮落户。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园区)要结合产业招商、人才招引等工作,固树立科技招商工作理念,加强科技招商工作的宣传,将科技招商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全市科技招商工作通报机制,定期发布重大科技招商活动信息。各县区(园区)要建立科技招商项目库,对招商项目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确保项目落地实施。
(三)完善要素保障。各县区(园区)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出台相关的科技招商政策。聚焦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催化和生态优化,为创新创业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加强服务保障,链接创新、资本、政策、场景等要素资源,完善服务保障机制。
附件:1.科技招商重点领域图谱
2.淮南市科技服务业招引目录
附件1
科技招商重点领域图谱
附件2
淮南市科技服务业招引目录
一、研究开发及其服务。围绕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研究开发相关服务,重点引进和扶持科技型“根”企业,争取国家级平台分中心、联合实验室、研发基地来淮落户。
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围绕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需求,聚焦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观测、分析、测试、检验、标准、认证等环节,重点招引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机构。
三、技术转移服务。围绕淮南新兴产业,重点招引一批科技成果评估评价、技术搜索、技术转移对接、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等技术转移机构和高级技术经理人。
四、创业孵化服务。围绕培育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聚焦在前沿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开展投资孵化、场景孵化、渠道孵化、平台孵化等专业化创业孵化服务,重点招引专业化程度较高、运营机制灵活、服务特色鲜明的孵化机构。
五、知识产权服务。围绕知识产权评估、国际专利申请、 知识产权交易等细分服务领域,聚焦开展高价值专利布局、商标品牌培育等企业科技创新需求,积极培育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机构。
六、科技金融服务。充分发挥省、市、县政府性投资基金引导作用,以助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核心,重点招引科创基金、银行保险业金融机构等来淮落户,完善多层次科创金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