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科技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谋划

发布时间:2025-01-14 09:04信息来源:田家庵区科技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科技局的精心指导下,区科技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以赴“育主体、筑平台、深合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为田家庵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提供新动能。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亮点工作

2023年度我区R&D经费投入总量6177.3万元,同比增长30.0%2024年,我区高企通过18家,其中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量达54家。我区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37.95亿元、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32.27亿元

(二)具体做法

1.育主体,解难题,打造成果转化高地。一是加大研发投入。落实规上重点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和无研发活动“两清零”机制,指导辖区企业淮南市筑舜预制构件有限公司实现无研发活动“清零”二是促进产学研合作。区政府与安徽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安徽三兴检测有限公司、淮南市泰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签署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进一步提升田家庵区“试验检测”领域的整体运行能力与水平。三是谋划项目申报。精心培育积极争取,共推荐3家企业2024年安徽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深入田间地头,第一线了解全区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培育申报2024年农业科技(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项目,面向辖区农业企业、种植养殖大户、科技特派员等征集项目,成功申报安徽省润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草莓+食用菌轮作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2.搭载体,筑平台,赋能科技产业发展。一是抓好项目入库。今年以来,成功入库科技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个,分别为四宜科技综合楼和淮南联合大学科技创新馆项目,计划总投资1.16亿元。全年,科技类固定资产投资共计1.0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县区排名第二二是做好科技招商。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的突破青网科技园二期获批市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全年已招引7家科技企业入驻孵化器,高质量孵化4家毕业企业三是建好科技平台。科学规划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深入企业现场指导,培育淮南市筑舜预制构件有限公成功申报省级研发中心。辖区现拥有国家级创新平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其他省级创新平台5家、市级创新平台24,拥有省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众创空间3

3.优选派,深合作,厚植人才建设生态。一是强化人才建设。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梯队,为区域经济的持续繁荣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建立人才培育库,跟踪服务省域拔尖人才2名、优秀基础人才2名。二是选派“科技副总”。定期走访重点企业,结合企业产业特色,摸排“科技副总”需求,已成功促成辖区4家企业分别与来自安理工、市农科院、滁州学院等高校的教师签订《合作协议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定期回访企业,了解科技副总入企服务情况,及时帮助解决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科技人才扎根企业,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三是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乡村振兴扎实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切实提升科技特派员业务素质,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作用。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7381人次、线下服务727次、服务企业190家、转化成果63项、创立经济实体12个、企业合计增收742.8万元、村集体合计增收379.05万元、促进农户增收1207.4万元。

二、2025年工作谋划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及市科技局的部署安排,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升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为推进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主要目标:辖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2家(当前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达到55家;全年指导企业申报项目2种以上;申报科创平台1以上;指导青网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省级综合孵化器

(二)部门重点工作

一是实施“企业倍增”工程,持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多措并举培育科技型企业,鼓励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备案,强化对企业的精准扶持,择优进行“高企”培育。加强宣传引导,积极主动深入企业,分析形势弥补差距,协助企业完善和规范自身管理,不断提升创新主体科技水平,确保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量质并举。

二是实施“两链融合”工程,持续推动科技项目建设。通过省市级科技项目等申报工作,引导辖区有条件企业积极参与,以争取上级资金、产出科技成果等方式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深化产学研合作,有效征集企业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及时发布高校和科研院所最新科技成果。拓宽高端人才引育路径,对接沪苏浙等地中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加强高端人才与辖区企业的深入交流,积极促成合作。积极参加“双创汇”走进淮南活动,引导企业积极与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促进技术需求与创新资源有效对接。

三是实施“平台提升”工程,持续夯实创新发展基础。根据我区的产业现状,开展调研和评估,有规划培育科技平台,支持规上企业整合企业内部研发资源、引进外部创新资源,建设独立研发机构。结合每年的科创平台绩效评价,按照“一企一策”的方式做好精准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平台发展壮大中的人才、项目等问题,做好存量的管理提升工作,大力提升科创平台运行成效。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