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科技局2025年1-8月工作总结
2025年9月
一、1-8月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引领科技创新,打造过硬科技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1-8月开展集中学习14次、书记讲党课2次。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专项学习6次,开展六个问题专项整治,查摆问题8个,建立整改台账,对账销号。
(二)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1-8月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76家,同比增加40.74%。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第一、二批共向省认定办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家,第三批提交申报材料4家。同时,已完成对肉小厨、快易电、昊基、橙桔、安裕机电等企业的高企培育相关工作,纳入培育库培育中。
(三)聚焦研发创新投入,推动研发经费投入提升。辖区企业签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深部特殊空间探测与利用基地建设和示范工程),衍生子课题4项(煤矿采空区C02矿化固碳-密闭封存模拟技术及先导试验、煤层气水平井 C02注入-驱替封存方案优化技术、深部煤层CO2泄漏检测方法与安全预警技术、深部特殊空间探测与利用关键技术及示范),签约省重点研发计划基础领域项目1项(两淮煤田深部低渗煤层C02-ECBM有效性理论研究——两淮煤田C02-ECBM工业性试验)。深入企业指导研发投入工作,实施“两清零”工程,与辖区规上制造业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开展“科技体检”,研商研发活动薄弱环节,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升级。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年报共21家企业填报,总计5003.6万元,其中淮南市筑舜预制构件有限公司在安徽省“两清零”工作中获得“先进企业”。对其他企业通过政策宣讲、上门辅导等方式,分别建立了企业台账,逐步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
(四)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产业转型升级。征集辖区成果转化案例,遴选优秀案例开展宣传推广,如宜生生物的“一种牛肉汤用粉丝切断工装的成功转化与应用”、鑫宏机械的“一种特种车辆油气缸支座抛丸挂栏的成功转化与应用”,两项成果分别与省农科院、安理工合作,均已实现量化生产,为企业新增产值超200万元。1-8月,登记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33.90亿元,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30.27亿元,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557.72万元。
(五)聚焦科技产业招商,激发科技赋能提质增效。加大辖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青网科技企业孵化器推介力度,共招引5家在孵科技型企业。截止目前,科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库4项,1-8月四宜科技综合楼项目、淮南联合大学科技创新馆项目、人民医院设备购置项目、东宸机动车检测站项目共计落地科技类固定资产投资2856万元。做好“科技贷”服务,上半年摸排6家科技企业贷款需求,总额1750万元。做好人工智能、新材料方向招引工作,新材料专班在谈立川智能半导体设备项目、联芯半导体生产线项目,签约瑞欣木业加工项目(0.5亿元),拟开工延海节能玻璃基地项目,1月23日获市新材料专班通报表扬。
(六)聚焦开放协同创新,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协同创新服务机制,鼓励校企合作。4月,组织东盛友邦、筑舜、鑫宏等多家制造业企业赴合肥参观科交会,现场对接技术需求。5月,与联合大学共同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组织三正、科沛达、许志等企业参会,与高校专家围绕技术需求、技术落地可行性、产业痛点等展开研讨,挖掘合作潜力。6月,组织生辉畜牧与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签约,共建肉羊养殖示范点。7月,组织辖区6家企业参加市创新创业大赛,从立项准备到参赛预演、现场指导全程深度参与,全面助力企业打磨项目,最终辖区小众智能获得市赛成长组三等奖,东盛友邦、许志生物、淮记食品等3家企业获市赛成长组优秀奖,瑞飞智航获市赛初创组优秀奖,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七)聚焦科技人才引进,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汇聚。1-8月,组织4名科技副总入企服务共计445天,实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草莓高架避雨育苗技术研究推广,富硒功能蝉花子实体、蝉花风味产品研发,开展特种车辆制动装置关键技术的研发,活动中产生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其中刘振英副总获得省科技厅“先进个人”表扬。
二、存在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低。辖区老牌工业企业,如安裕机电、东盛友邦、盛和实业降幅较大,降幅分别为50%、50%、40%,根据企业基数,对数值影响较大。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谋划
(一)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按规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
(二)持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深度挖掘企业潜力,多措并举培育科技型企业,强化对企业的精准扶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指导,不断提升企业创新主体科技水平。
(三)持续推动科技项目建设。以省、市级科技类项目申报为契机,引导辖区有条件企业积极参与,以争取上级资金、产出科技成果等方式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四)持续夯实创新发展基础。根据全区产业现状,有规划培育科技平台,支持规上企业整合企业内部研发资源、引进外部创新资源,大力提升科创平台运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