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2022年养老服务工作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各省级驻淮媒体和市内各媒体,本场发布会由市新媒体中心进行现场直播。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邀请到市民政局副局长邢晓虹,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梅松宝围绕我市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邢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邢晓虹: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非常高兴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淮南市民政局,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民政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养老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们始终高度重视。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服务宗旨,采取有力措施,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强化养老服务保障,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根据本场新闻发布会安排,下面,我就全市养老服务工作情况向大家作简要通报。
根据2021年淮南市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常住人口65.1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44%。数据表明,我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目前,我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182家,公建公营养老机构数达66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61家、民办养老机构55家。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22955张,护理型床位12206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3%,2家机构荣获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2家机构荣获省级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1家机构入选长三角康养基地。市级居家养老呼叫指挥中心和12349服务平台持续投入使用运营,在连续多年开展政府为低收入老年人购买服务的基础上,实行市场化运作和信息化管理,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快捷的助餐、助医、家政等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可持续化运营,打造养老服务综合体,开展“物业+养老”试点项目,为老人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极大的方便了老年人的社区生活。按照“打基础、再提升、后完善”三步走工作计划,扎实推进老年助餐服务暖民心行动,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城市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建设280个、农村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271个,建设任务完成率已达100%。。
一、统筹谋划,按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快进键”
我市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统筹谋划,精准发力,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实现政策健全完善。制定印发《淮南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淮南市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淮南市2022年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方案》《淮南市2022年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出台扶持政策,对基本养老保障、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指导、医疗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智慧养老等多方面内容提出要求,有力保障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紧盯目标任务,确保政策落实落地。对照省政府目标考核有关要求,抓好民生实事各项任务落实。截至10月底,我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现月探访率100%;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分别完成556户、100张,任务完成率达100%、100%;县(区域)级特困供养服务设施建设完成16个,任务完成率达100%;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123个,任务完成率达100%;智慧养老服务机构建成4个,任务完成率100%。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发放面由70周岁以上城市低保老人扩至65周岁以上城乡低保老人,覆盖面达86%,高于省考核标准(60%)26年百分点;共为3.3万名老人发放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1212.93万元,为10.6万名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2571.86万元。
三是突出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长足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为我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要素支撑。2022年1月,总投资4.1亿元,占地300亩,设置床位530张的淮南市舜新家苑康养中心被评选为安徽省养老服务业长三角康养基地;总投资1.24亿,占地50亩,设置床位500张的市级老年公寓已全面建成;7月,总投资2亿元,占地40亩,设置床位860张的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淮南市安颐养老园区项目正式开工;凤台县申请专项债1.9亿元,对16个城乡敬老院进行整体提升改造,清除机构安全隐患,优化集中供养环境……以上项目为我市养老服产业高质量发展打牢了基础,为养老服务体系综合建设奠定了“基石”。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机构持续运营。对符合条件且正常运营一年的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和床位运营补贴。床位在10张以上、300张以下的给予每张床位2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床位在300张以上(含300张)的给予每张床位5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根据实际入住的人数给予运营补贴。运营补贴的标准按照收住对象轻、中、重度失能失智程度,运营补贴分别不低于300元、400元和600元。对运营良好的养老服务“三级中心”,按照设施规模、服务人数、服务内容等予以3-5万元运营补贴。帮助养老机构纾难解困,下发《关于做好免收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房租工作的通知》,免收承接国有企业经营性用房或行政事业单位产权房产、规范运营的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3个月房租。今年来,共减免房租34.1415万元。
二、稳步提升,点燃养老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我市持续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
2022年,我市以让养老机构内每一位老年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安享幸福晚年为总目标,着力防范和化解养老服务领域重大风险,持续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迈入长效机制建设新阶段。目前,全市182家养老机构经隐患排查整治,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硬件设施更加完善。严格落实《淮南市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2年)》,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基础指标》中“建筑标准、设施设备、院区场地、用房功能、适老化改造、照护型床位、消防安全项目改造”等具体指标落地,特困供养机构托底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特困供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护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共改造提升2843张床位,惠及8000余名老人。
二是医养结合稳步发展。将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情况纳入民生工程考核,鼓励与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站统筹规划、毗邻建设,实现医养融合发展、协调发展。截至目前,我市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182对,养老机构签约率达100%;46家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积极开展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创建活动,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4家。
三是护理能力不断提升。持续实施《养老从业人员学费补偿和入职奖补实施办法》,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工作,鼓励现有养老护理人员提升学历水平和护理技能。2022年,开展“寻找最美养老护理员”活动,我市共有4名护理员入选“安徽省最美护理员”评选,展示了淮南养老护理员的风采与水平。开展养老护理员和照护失能失智家庭成员培训,共完成培训1916人次,年度培训任务完成率达93.6%。
四是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市民政局下达《淮南市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联合大检查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全市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活动的通知》,持续开展了养老机构综合督查,采取分片包区、“四不两直”等多种形式,重点对养老机构疫情防控、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服务质量、防范养老诈骗等进行检查,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和督办函,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运营。联合消防支队开展消防安全标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通过典型引路,高质量高标准打造一批示范点,5家养老机构被评为消防标杆示范单位,为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提供经验借鉴。今年来,全市共开展各类相关检查300余次,全市养老机构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未发生一起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
三、靶向用力,跑出老年助餐服务的“加速度”
市民政局坚持靶向用力,持续推进“暖民心—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开展,抓实抓牢老年助餐服务行动,让老年助餐吃出“幸福味道”。
一是扎实建设,落实老年助餐任务。始终坚持高位推进、始终紧盯目标任务,主动克服困难,持续推进社区老年食堂(助餐点)建设。今年城市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已建成280个、农村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已建设完成271个,建设任务完成率已达100%。投入运营的老年食堂(助餐点)487个,运营率88%。努力满足不少于12万老年人的就餐服务需求,截至目前为止,共为1.76万名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服务人次达18.5万人。
二是合理布局,拓展老年助餐模式。在选址上,综合考虑辖区老年人口规模、就餐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规划老年食堂(助餐点)布局。明确提出“2023年底前,由县区政府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进行配置”,打造10分钟“助餐服务圈”。并推行“养老服务中心(站)+助餐”“餐饮企业+助餐”“物业服务+助餐”“物业服务+助餐”“中央食堂+助餐”“慈善公益+助餐”等多种助餐模式,打造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是完善政策,保障老年助餐运营。围绕推进社区老年食堂长效化、可持续化运营,引导各级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发展所需。拓宽保障渠道。统筹中央、省、市、县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发布“老年助餐专项基金”募捐倡议,确保老年助餐服务资金得到有效保障。完善扶持政策。按照新建社区老年食堂、助餐点分别按照不高于20万元(以实际建设支出为准)、5万元补助标准予以一次性建设补助;根据老年人日就餐数量,给与2-4万不等的机构运营补贴;根据老年人年龄、经济困难程度等情况给予1-3元/餐就餐补助。落实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老年助餐服务机构,给予税费减免政策,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政策。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对承租其房产开展老年助餐服务的主体,给予租金减免。
四是优化服务,力求老年助餐暖心。将老年助餐工作与“特殊困难老年人走访探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相结合,社工、志愿者、网格员在看望分散供养的特困老人、农村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同时 ,也带去了老年就餐的相关政策。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的服务,给他们带去党和政府的关心与爱护。重阳节期间,组织开展“善行淮南—老年助餐服务 重阳节老年食堂(助餐点)开放日”活动,已运营的社区老年食堂(助餐点)全部免费用餐开放,受到了老年人的认可与欢迎。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十四五”养老服务规划,严格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新时代、新养老、新生活”理念,夯实政府托底保障基础,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养老服务数据、行业自律、政府监管”三大平台,构建“公办养老机构市场化改革、医养相结合运营、社区居家服务连锁”三大体系,实施“人才培训、质量提升、公益宣传”三大行动,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共同发展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安徽法制报记者:
近年来,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请问,我市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有哪些?
梅松宝:
我市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五项:
一是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床位在10张以上、300张以下的给予每张床位2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床位在300张(含)以上的给予每张床位5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
二是给予床位运营补贴。对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根据实际入住的人数给予运营补贴。运营补贴的标准按照收住对象轻、中、重度失能失智程度,运营补贴分别不低于300元、400元和600元。
三是给予贷款贴息补助。民办养老机构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用于养老机构建设的,按照不低于同期三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30%给予贷款贴息补助。
四是提高智慧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创建省级(含)以上示范智慧养老机构,自创建成功下一年度起,按不低于现行补贴标准10%的幅度提高运营补贴。
五是给予综合责任保险补助。养老机构购买符合要求的综合责任保险,给予保费总金额的50%补助。
市场星报记者:
今年以来,我市老年助餐行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请问我市对老年人就餐有何优惠?相关补贴如何监管?
梅松宝:
为进一步规范老年助餐服务补贴的发放,我市对老年助餐服务补贴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一、老年人就餐补贴原则上一天只补助一餐,补贴标准为: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餐分别补助1元、2元、3元;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中的老年人,每餐补助3元,补助不可叠加使用。
二、老年人就餐补贴不直接发放给补助对象,补贴通过企业先行垫付、政府后补的方式,在一年之内,政府将老人就餐补贴发放给助餐服务机构。
三、老人就餐补贴原则上以老年助餐服务综合监管平台上记录数据为准。在平台建设启用前,可通过签字、记账等方式记录就餐人次,助餐机构对提供数据真实性、准确性负责。若发现机构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问题,将取消助餐补贴的领取资格,并列入“黑名单”,禁止参与本市老年助餐服务工作。
主持人:
感谢各位发言人的发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