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83号提案的答复函
王敏、陈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成立家庭教育社区辅导站的建议”的提案,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后,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我国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的关爱和健康成长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事关社会和谐发展的长期任务。区民政局结合部门职责,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关爱帮扶工作,具体如下:
(一)构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202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实施后,我区高位推进未保工作,高规格设立区级未保委,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担任主任,两位副区长担任副主任。区未保办设在区民政局,区民政局局长为区未保办主任。2022年3月22日召开了田家庵区未保委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了36家成员单位部门职责和未保工作要点。根据未保工作需要,明确了全区13个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和121个村(居)儿童主任,确保了区、乡镇(街道)和村(居)三级未保工作队伍健全。
(二)夯实民政关爱帮扶政策。区民政局通过夯实政策保障,创新工作思路,加强未成年人生活保障,多措并举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58余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了生活费;持续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资助大中专院校在读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顺利上学;以全区农村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为服务对象,通过购买社会服务,运用社工力量开展专业服务,对特殊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咨询等个案服务和安全宣传教育等服务活动,提升特殊未成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夯实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基层基础。此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重点,以全区已设立了4个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今年底将再完成建设3家乡镇(街道)未保站。以未保站为阵地,引导未成年人学法、懂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引导未成年人监护人承担家庭保护责任,依法履行监护义务。
(三)积极协同拓宽关爱渠道。全区民政系统切实发挥基层儿童工作力量,广泛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社区(村)”活动,建立社区(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打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区未保办充分发挥了组织牵头作用,通过个案会商、联合督查等方式,进一步强化部门间的联动协同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文化引领丰富活动载体。全区民政系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活动。2023年寒假春节期间开展了“情暖新春 共护未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活动。通过活动把新春问候和祝福及时送到困境儿童心中,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更多关怀,累计发放慰问金1.43万元、健康防疫包77个、爱心学习包10个、慈善礼包45个和牛奶米油等物资。走访探视期间,同时向困境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并督促监护人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5月份组开展了“六一”节期间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各类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活动。活动建立了残疾儿童、祖辈为监护人儿童等特殊儿童信息底册,明确了村(社区)包保责任人。村(社区)儿童主任重点对我区53名留守儿童、60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58名残疾儿童、31名祖辈监护人儿童、182名单亲家庭儿童进行了入户走访,重点了解孩子健康、学习、生活等情况,了解儿童被监护情况、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活动中通过留守儿童排查、困境儿童慰问、儿童政策宣传,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志愿者、爱心企业、学校等社会力量参与等,形成了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共护儿童成长的浓厚氛围。区民政局指导乡镇每季度常态化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牵手活动,进一步健全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营造了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牵手人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随访、视频连线等方式对包保留守儿童家庭开展“两讲一送”。同时重点开展了防诈骗、防溺水、游戏防沉迷、禁止文身的法制法规宣传。区民政局还举办了“奋进新征程·同心护未来”“童心向党”等活动,向未成年人开展党史知识、英烈模范事迹等学习宣传,开展爱党、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及红色宣传活动。此外,指导各乡镇街道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通过贴春联、猜灯谜、包粽子等方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下一步,区民政局将积极拓宽社区(村)工作向未成年人教育拓展,协同文明办、教体等部门,结合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建立社区家庭教育站点,协同做好未成年人假期托管。通过多措并举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多部门、多元化开展关爱服务,积极提升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不断促进我区未成年人健康发展。
同时感谢您对我区未成年人的关心和关爱,期待您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办复类别:A类
联系电话:0554-2690237
联 系 人:杨增男
2023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