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区司法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以来,田家庵区司法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责,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推进司法行政各项事业发展,努力为建设五大发展幸福美丽田家庵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先后荣获“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安徽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政治引领,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
1.夯实党建业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训词精神,坚决落实“司法行政讲政治、业务工作重党建”要求,把讲政治体现在工作理念、思路、举措之中,落实到发展和党建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今年党支部共发展预备党员1名,按时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截至目前,领导干部讲党课4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1次。
2.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干警大会、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形式学习党史学习教育规定书目、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及党纪法规近20场次,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廖家湾红色革命纪念馆”、到“淮南市廉政教育基地”学习、观看红色经典专题教育《郭富山》等活动近10场次。组织干警参加全区党史知识竞赛。参加市司法局、市法宣办在“安徽第一面党旗”寿县小甸集组织开展的“典亮乡村 法润淮南”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民法典宣讲活动。
(二)统筹协调,高标准推进法治建设
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召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会。印发依法行政重点工作安排,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部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组织全区43家单位开展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落实情况自查工作,截至目前,我区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政务服务事项涉及5家单位,共计30项。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3次。贯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2021年以来,共审议文件30份,审核协议34份,出具审查意见23份,从源头上保障行政文件合法有效。
2.深化行政执法监管。扎实有效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核制度。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证件审核工作,对我区23单位共计约360余人的执法证件进行了年审。指导全区23个行政执法单位完成安徽省行政执法综合监管平台信息录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审,随机抽查6家行政执法部门4卷行政处罚案卷。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全区通过率为91.5%,位居全市前列。
3.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工作制度,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规范行政复议审理程序,积极推行行政复议结果公示制度,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实时公开,提高行政复议的公信力。截至目前,代表区政府受理行政复议申请6件。实行全区行政应诉报告制度,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每月报送行政案件情况,推动行政负责人100%出庭应诉。2021年以来,区政府及乡镇街道、各部门共收到行政应诉案件65件,自6月以来,我区已全面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
(三)夯实基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1.抓好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把学习法律知识列为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政府常务会议重要学习内容,常态化开展好领导干部会前学法,实现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今年共组织协调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政府常务会议学法6次,有效提升了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
2.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召开青少年法治教育座谈会,深入探讨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为辖区35所中小学和11所幼儿园配备法治副校长。充分发挥“开学第一课”法治课堂作用,组织青少年观看法治文艺节目、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丰富青少年法治文化生活,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今年以来共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安全教育、反电信诈骗、民法典等方面的法治讲座30余次,受教育人数达7000人次。
3.围绕重点落实普法宣传。认真组织开展“三下乡”、三八妇女节、中国水周、消费者权益日、安全生产月、国家安全教育日、环境日等重要节点主题法治宣传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民法典》《社区矫正法》学习宣传活动。落实任职宪法宣誓制度,国家工作人员全员参加宪法知识测试。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推进乡村基层法治建设,培育法律明白人队伍,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动态管理,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反电诈宣传,提高居民防骗、识骗能力。
(四)服务大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做到便民利民。采取工作时间延时值班,节假日专人值班措施,解决部分居民平时上班忙,工作时间请假难等情况。通过电话预约、网上预约、上门服务途径为老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开辟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做到一站式服务,助力农民工维权。截至目前我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农民工讨薪案件179件,已办结143件,均通过调解、判决的方式依法维护了其合法权益。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专项维权、“送法进企业”、“法律援助进社区”及民法典的宣传活动。2021年度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共接待咨询2700余人次,办理案件530件,完成全年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的142%,案件经费投入50万元。
2.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以“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充分组织调动人民调解员定期排查、收集矛盾纠纷线索,组织人民调解员全力调解。建立矛盾纠纷研判预警机制,每月进行一次综合性分析研判建立。今年以来,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并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70件,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67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18件,预防纠纷3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发挥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源优势,在全区119个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020年4月以来,派驻法律顾问在119个村(社区)累计开展工作1168次,开展法治宣传312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292次,指导法治建设61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126次,提供法律援助38人次,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3.强化特殊人群管控。根据司法部、省厅“智慧矫正中心”建设标准体系的要求,对社区矫正中软硬件提档升级,强化信息智能化实战应用,提升社区矫正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组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签署《承诺书》,定期召开社区矫正安全监管形势研判分析会,社区矫正集体廉政风险谈话。坚持双休日、节假日值班制度,每天查看手机定位、定期开展呼叫转移业务清理、随机电话抽查,防止社区矫正对象在非工作日不假外出。每月主动对接公安、法院、检察院,做好信息比对和社区矫正对象出入境管理限制工作。充分发挥村(居)“两委”作用,目前全区119个村(居)已全部建立司法行政工作站,每个工作站确定了一名司法专干参与社区矫正教育帮扶。2021年以来,接收委托评估142件,评估适用121件,办理入矫146人,解矫133人,变更执行地7人(迁出)。
4.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组织13个司法所对辖区内所有安置帮教对象共计1373名进行摸底、走访、排查,采取逐人见面的方式,走访核查帮教期间内刑满释放人员情况。严格落实刑满释放人员衔接制度,今年以来共衔接刑满释放人员 257人。做实远程探视工作。2021年投资12万元,增设了史院、国庆、龙泉、田东4个远程探视点,规范化改造朝阳、舜耕、淮滨3个探视点,实现线上线下预约并行。今年以来,共收到远程探视申请1193起,已探视1153起。
二、2022年工作计划
1.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培训宣传,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热潮,抓好本系统学习贯彻工作,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各领域、全过程。认真组织开展《法治田家庵建设规划(2021-2025年)》《田家庵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田家庵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编制工作。在做好市法治建设考核基础上,组织开展对各乡镇(街道)及区直部门2021年法治建设考核工作。
2.明确重点精准发力,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完成“八五”普法启动工作,持续开展宪法、民法典和党内法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多渠道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更新改造一批法治文化广场、公园、长廊等普法宣传阵地,利用网络平台、休闲场所,促进传统民俗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将法治宣传和文明创建、依法治区有机结合。落实国家机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
3.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深化人民调解。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协调联动,加快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的多元化大调解格局。加强村(社区)调解队伍建设,选聘基本素质好,调解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业务骨干、法律工作者等组成调解队伍,进一步壮大专职调解员队伍。对新聘任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调解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按标准化人民调解委员会阵地建设的要求,加强乡镇(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积极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4.聚力平安田家庵,规范刑事执行。继续开展“智慧矫正中心”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推进社区矫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逐步形成开放、共享、协同的“智慧矫正”生态体系。认真贯彻执行《社区矫正法》,强化执法培训和执法质量评议,提升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水平,做好“重大节日”“敏感时段”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按时组织学习和训诫,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控和社区矫正风险研判。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落实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对重点人员做到必接必送必控。
5.聚焦人民群众热点,推进法律援助。持续做好农民讨薪等重点案件的援助工作及刑事案件法律帮助和刑事辩护工作。开展刑事辩护案件的旁听活动,规范认罪认罚案件登记制,提高律师代理刑事案件办理质量。开展案件回访、旁听庭审和投诉处理工作,加强案件档案管理,督促承办律师完善系统结案、归档程序,全方位提升案件的质量,提高受援人满意度。完善便民举措,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为特殊困难群众开辟“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