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区“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田家庵区“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国家与区域性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市、美好淮南,推进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根据《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安徽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结合田家庵区实际,编制本规划。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服务大局。全面加强党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领导,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和抓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努力完成人社改革发展各项任务。二是坚持人民至上。强化宗旨意识,牢记为民情怀,在发展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三是坚持改革创新。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参与和服务我市战略布局,深化人社领域制度改革,推动人社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四是坚持依法行政。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加强人社系统法治政府建设, 确保权力公平、公开、公正运行,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切实维护各类群体合法权益。五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全市一盘棋,更好发挥系统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安全相统一。
主要目标:
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容量不断扩大,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就业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劳动者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城镇居民增收更加稳健合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与全省差距明显收窄,增长高于全市经济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到7%左右,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超过40%。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统筹层次、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金运行安全可持续。
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规模更大素质更优。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针对性地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化解积极有效,工程建设领域欠薪形势明显好转,根治欠薪成果更加巩固。
公共服务更加均等优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全面建立,“互联网+人社”大数据、大平台、大服务基本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全程网办。
主要任务:
一是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就业工作机制,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统筹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不断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效防范化解失业风险,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二是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研究出台新一轮促进城镇居民增收政策,拓宽城镇居民增收渠道,推进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三是健全多层次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四是推进人才人事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服务全市发展重大战略,持续优化人才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五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格局。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积极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切实保障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发展均衡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为群众企业提供更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验,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七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针对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地区,立足我市实际,持续深化就业创业、技能提升、社会保障、人事人才等人社帮扶措施。依托就业帮扶车间和龙头企业等载体吸纳、创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渠道,推进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加大对乡村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返乡创业载体建设,依托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吸引农民工等自主创业。对低保、特困、致贫返贫、重度残疾等低收入人口,实施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政策。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和基层成长计划,推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向乡村教师、医生倾斜,支持培养乡村人才,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八是实施重点工程项目。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具体化,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重点工程项目,全面落实规划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