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70号建议的答复函
伍瑞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着眼乡村振兴 建立我区美丽乡村管护新机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今年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指示和《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2021年淮南市农村厕所改造及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努力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无裸露垃圾、无乱流污水、无乱抛废弃物、无残垣断壁、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 农户庭院整洁美丽,村民清洁文明意识普遍增强,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逐步建全,对于清洁行动中出现的问题苗头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下重拳抓,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下一步,我区将以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为契机,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我区美丽乡村管护新机制的建设水平。
一是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水平。坚持“源头治脏,专业保洁,全域覆盖,系统管理”的原则,围绕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模式,对3个乡镇每年投入作业经费600多万元,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域覆盖。完善《田家庵区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考核细则》,按照合同要来对环卫公司投入车辆、人员进行检查,安成镇上门收运泉山社区、上郭村、连岗村、石头埠村等农村生活垃圾,通过招标将3座垃波中转站托管至曹庵镇和史院乡环卫作业公司,监督环卫作业公司完善垃圾收集运输方案,增加运输班次,最大限度发挥运能运力,促进乡村环境面貌的显著变化。
二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扩面提标。近年来,投入中央和地方资金约3000万元,对21个村进行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分别建立了生态污水处理站、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用于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一是建设运行污水处理站。近年来共建设污水处理站6座。分别为曹庵镇生态污水处理站、曹庵李桥村污水处理站、史院乡生态污水处理站、史院乡尹祠村小型污水处理站、安成镇连岗村生态污水处理站、安成镇石头埠生态污水处理站,受益人口约2万人。二是新增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近年来全区共建成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167套,受益人口约0.3万人。今年,投入国家和地方资金约300万元,建设沿淮村、廖湾村、孤堆村3个建设10-200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可满足约500—2500人的污水处理量。三是完善农村生活污水规划。在2017年曹庵镇5个村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基础上,对剩余15个行政村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目前已通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审批。
三是厕所粪污清运队伍及储存站点建设。采取单户或者联户式厕所无害化改厕的农户,根据需要,以乡镇为单位选择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或依托现有农村生污垃圾治理第三方,配备吸粪车辆,从事农村公厕和户厕清掏和维修服务。合理布局建设粪污储存场所,实现厕所粪污与农业生产需求均衡调剂使用。鼓励农户自行清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四是农村厕所的维修与管护站点建设。依托厕所粪污清运站点,开展针对农村厕所的维修管护,按照有办公场所、有专业人员、有管护制度、有管护车辆、有服务电话、有价目明细、有配件工具、有管护台账的要求,发挥清运站点一站多能,开展乡村厕所维修服务,拓展乡村物业管护和服务。
五是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美丽乡村后期管护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作法,在全社会倡导创建美好社会人人有责的意识,推进我区乡村振兴,改善村容村貌,努力打造农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家园。
最后,感谢您对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