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局长范维标解读如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问:近年来我区新型农业经营的发展现状。
我区现有4个乡镇28个行政村,乡村从业人员5.3万人,耕地保有量11.8万亩。区境内北滨淮河,南接瓦埠湖,中部舜耕山横贯东西,拥有“一河一湖一山”的独特资源禀赋。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动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区登记备案的家庭农场达到64家,工商登记农民合作社达到91家,年销售农产品6000万元。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个,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2万亩。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1家,年加工农产品能力超过3.5万吨,2019年度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6.7亿元。
问:发展新型农业有哪些好的政策。
制定《田家庵区实施“做精城郊农业”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田家庵区促进城郊精品农业发展政策实施意见》,引导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发展精品特色农业。在设施基地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方面,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作为实施农业项目,把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各类农业财政项目,委托给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实施。
问:新型农业经营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
虽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发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新型经营主体数量比较多,但还存在发展质量不高、规模不大的问题。家庭农场平均规模不足百亩,农民合作社平均规模30多户,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新型经营主体以农产品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率不高,产品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高,缺少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品牌。二是辐射带动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各类经营主体虽然在各自领域发挥着作用,但优势没有充分整合,种养加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一二三齐步走的农业产业化运营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没有有效链接,农民难以充分分享产业链接延伸带来的红利。三是相关扶持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用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通过审批比较困难。融资渠道仍然不畅,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较突出存在,以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的,多数需要追加抵押或质押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