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淮南市探索“大托管”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安徽信息》近日刊发了我市《淮南市探索“大托管”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文章,肯定了我市在农业“大托管”模式创新方面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文章具体内容如下:
近年来,淮南市积极探索创新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引导分散农户接受农业服务组织提供的统一生产托管服务,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目前,全市4个县区72个村纳入“大托管”,托管服务耕地面积从10万亩(单季)发展到27万亩(单季),托管地小麦亩均产量提高5%,收购价提高3%;水稻亩均产量提高7%,收购价提高6%。其经验做法去年在全国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
一、自主选择托管模式。坚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群众自愿原则,成立由村党组织书记任负责人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由村党组织提名推荐管理层负责人,引导农户将分散承包的土地委托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管家式”全程托管。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主体、农户代表三方,根据地况与农民签订“保底收益+分红”合同,收益分配实行二轮分配制度,一轮分配保底,服务主体向托管服务村交纳一定服务费,纳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平台管理;服务主体从中扣除投入成本,作为保底收入;农户按土地流转费标准获取保底收益。二轮分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服务主体依照2∶3∶5比例二次分红。“保底式”按季托管。针对部分地区季节性弃耕抛荒问题,由村委会与农户签订单季保底合同,集中托管给村合作社生产经营,村合作社面向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耕、种、管、收、售等服务。次年午收后交还农户耕种,农户获保底收入,村集体和合作社获得经营收益。“点单式”代耕代种。针对不愿托管土地农户,组织农户选择与村合作社签订“代耕代种”协议,一季一签,农户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服务内容,由村合作社统一实施,提供一站式代耕代种服务。农户自主经营、自担风险。
二、提高生产专业化水平。专业组织。按“服务经验足、服务设备全、服务能力强、群众口碑好”标准,遴选专业化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凤台县去年从94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中遴选57家,与70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托管协议。专业指导。组织县区农业主管部门在统一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技术指导,提供专业服务。寿县由县级农技推广中心推荐购买优质良种,指导开展病虫害统一防治,杜绝施用劣质肥、高残留农药。专业装备。指导县区整合资源,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机械,全市土地托管区域推广激光平地仪4套、智能化农业机械22套,新购进水稻插秧机1350台、大马力拖拉机210台、植保无人机700台。目前全市托管区机械化耕种率达98%以上。
三、抓好生产组织管理。成立“农管家”。引入湖南土流集团与安徽华印机电公司,联合省内7家服务型农业合作社,成立安徽农管家农业服务公司,作为全市农业生产统一经营服务公司,为农户统一提供耕、种、管、收、售等服务,预计今年服务产值达3.4亿元。广布“服务站”。组织县区农业主管部门加强技术指导,鼓励各合作社与镇、村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供销社服务网点等开展合作,建设镇、村级农业服务站,提供专业服务。培育“经纪人”。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组织村合作社统一开展农资采购,提高议价能力,降低原料采购成本,统一对外开展农产品销售。凤台县与五粮液集团开展20万亩糯稻生产合作,积极打造五粮液集团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全市依托农业“大托管”培育农业经纪人400余人,与17家国内外粮食加工企业开展订单生产。
四、多方促进农民增收。引入保险保收益。积极推动太平洋财险等保险公司量身定做开发农业保险新产品,在国家政策性保险基础上提供商业补充保险。凤台县小麦每亩收益保额达700元,水稻每亩收益保额达1206元。金融下乡保融资。积极推进省农业担保公司在试点镇、村开展“劝耕贷”,鼓励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息和担保手续费用。去年,建设银行淮南分行和寿县农商行等四家地方银行,为“大托管”新增贷款2700万元,无一笔违约。奖补政策保推广。寿县实施奖补支持政策,规定统一经营300亩以上村合作社,优先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优先安排秸秆综合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小麦统防统治等项目;实施小麦订单生产的,在省市奖补基础上再增加50%;统一托管经营的每亩补助资金不低于50元;对投保小麦大灾保险的,县财政统一支付村合作社缴纳的每亩3.3元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