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区农水局2022年工作总结
及2023年工作安排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
一是抗旱防灾,确保粮食丰产丰收。面对持续旱热,积极组织庞岗电灌站提水灌溉、灌塘保苗,落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开展度汛隐患排查,强化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先后派出5批工作组深入乡镇,及时了解灾情发生发展情况,提出补救措施。庞岗电灌站一站累计开机3765台时,提水1959万方,二站开机2112台时,提水888万方,建立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指导乡镇抓好抗旱保苗工作。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含高新区)22.45万亩,同比增长1.2%,总产8.795万吨,同比增长2%。二是确保生猪稳产保供。认真执行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各项工作,消毒灭源,积极引导养殖场(户)补栏、增栏,2022年底预估生猪存栏7060头,全年出栏12610头,能繁母猪保有量0.11万头。三是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完成1.7万亩的2021年度田家庵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全部通过市级竣工验收。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任务2.42万亩,预计年底前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完成《田家庵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编制工作,为未来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
推进科技强农。选任区级以上科技特派员14名,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完成市下达我区实施基层农技特岗选聘任务。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升级,申报建设数字农业工厂1个。推进机械强农。配合企业主体,研制改造皮带式清粪机。积极推进机械强农专业人才交流服务,全面梳理农机发展需求,编制农机装备需求清单,培训农机手50名。促进农民增收。一是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2022年底,28个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新增15万元以上村3个,新增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2个。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区登记备案的家庭农场累计达43家,工商登记农民合作社达62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个。其中,市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6家,国家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三是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举办了第二届史院甜瓜节暨甜瓜种植能手网络评选大赛活动,既宣传了史院甜瓜,也宣传了乡村旅游。四是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推进有劳动力的家庭就近务工。
(三)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一是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建立淮南牛肉汤产业园区,汇聚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等产业链企业9家。围绕淮南牛肉汤产业,推进“双招双引”。绿色食品产业在谈项目3个,计划投资1.5亿元;已签约项目2个,投资总额3亿元;已开工项目3个,投资金额5.2亿元。二是着力提升农产品品牌效益。全区累计培育绿色食品8个,无公害农产品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打造淮南牛肉汤、淮南麻黄鸡、曹庵草莓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其中淮南麻黄鸡鸡蛋已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淮南麻黄鸡”、“淮晶”草莓已成功申报“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
(四)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一是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组织开展田间肥效试验,在益农瓜果育苗基地、润绿科技草莓基地等推广有机肥、水溶性肥等新型肥料。2022年全区化肥使用量7873吨,同比下降2%。开展小麦赤霉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草防治培训,推广植保无人机作业,全面提升新型高效植保机械的推广应用。2022年全区农药使用量136吨,比基期下降39.8%。二是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针对散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实行粪污治理“一场一策”。摸排规模养殖场2家,治理突出问题,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已全部通过验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38%。三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2022年全区农作物理论秸秆总量12.1108万吨,可收集资源总量9.1231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2%。
(五)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一是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开展排查整治,排查突出问题户25户,一般问题户98户,已全部完成整改。在28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清理沟塘194口、农业生产废弃物799.2吨、乱搭乱建176户、废旧广告牌686块、无功能建筑634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户厕改造方面,2022年我区农村改厕任务数为260户,已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完成了2021年美丽乡村施工建设任务;完成了2022年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的规划设计工作。二是开展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2022年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投资1389万元(中央、省级资金)。采取供水管网延伸入户,共解决曹庵镇南部范圩、轩岗、曹庵3个村728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9.1%,自来水普及率89.1%,供水保证率100%。三是落实农村改革重点任务。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开展“三变”改革的村达90%。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超5000亩托管土地通过市级验收。全力推进史院乡瓦杨村整村托管。秋季申报9个村,面积13600亩。
(六)扎实推进农业执法
一是加强农业生产投入品监管。盯紧农资经营集散地、种植生产基地等区域,充分利用巡查检查、暗查暗访等手段,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35人次,检查农资市场4个,检查农资经营主体57家次。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执法,有序开展蔬菜、畜禽和水产品例行监测,其中市级例行检测24批次,区级例行监测100批次,草莓、酥瓜专项监测2批次,合格率100%。强化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累计完成2000余批次农产品质量检测,确保品类全覆盖,生产主体全覆盖。三是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饲料、兽药等畜产品监管。共出动执法人员 302人次,抽查经营企业和养殖场(户)52 家次。在20多个农贸市场均派驻专职动物检疫人员,对上市肉品严格把关,上市肉品巡视率达100%。
(七)全面落实水利建设
一是加强水政水资源保护。严格做好水资源总量控制、万元工业增加值和万元GDP用水量工作,严格把控用水台账和相关水资源报表填报,确保水资源达标。二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落实水利部、水利厅违规16处图斑监督检查,累计核查辖区内违章动土作业61家,其中区发改委审批49家。对需要办理水土保持审批的单位下发整改通知,完成水利部违规图斑审批1家。第一轮、第二轮的16家违规图斑编制单位已全部落实。三是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在全区河道、堤防、湖泊、水库组织开展淮河岸线问题排查整治行动。2022年,全区共开展大规模淮河岸线清理整治活动3次,清理非法占用堤坝两侧护堤地种植1公里,建筑和生活垃圾约30吨。
二、2023年工作谋划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突出基础建设,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完成省农业厅下达农田建设任务。2023年,拟实施完成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同时新建1万亩高标准农田,计划投资2500万元。完成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项目,拆除重建老曹咀排涝站,改建新曹咀排涝站;落实庞岗灌区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项目,预计2023年初完成初步设计,年底移交使用;持续推进曹庵镇自来水覆盖工程建设。
(二)突出谋划规划,抓好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各项工程建设落地见效。巩固提升农村户厕改造行动成效,做好后期管护工作。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管理运作模式。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行动,完成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三)突出政策供给,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落实“两强一增”行动方案,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强农、质量兴农、绿色惠农。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土地大托管,提高利用率。巩固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深做实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
2022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