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5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区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锚定守住粮食安全和巩固脱贫成果“两个底线”,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绿色食品产业、深化农村改革、乡村建设和乡村生态治理五个重点,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打造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幸福美丽田家庵样板。
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壮大本土种业。积极推进水稻、小麦、淮南麻黄鸡、草莓、酥瓜等特色农产品创新攻关,大力引育优质种苗,不断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实施农业科技计划项目,聚焦全区绿色食品加工、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代种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开展农业科学技术攻关。实施农业科技计划项目,聚焦绿色食品加工、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现代种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开展农业科学技术攻关。深化“科技特派员+”行动,服务乡村振兴。继续实施农机购置应用补贴,扩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1.5%以上。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普及应用,提升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数字化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生产基地、社会化组织申报智慧农(牧、渔)场。
二、扛牢粮食保供责任
着力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持续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建设省级优质粮油精耕细作示范点;实施小麦、水稻、大豆单产提升项目,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59.万亩、总产1.49亿斤以上。统筹抓好生猪、水产品、食用菌、蔬菜生产,继续实施 “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不断提高重要农产品保供能力,做好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全区畜产品产量稳定在0.4万吨左右,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300亩,食用菌产量达70吨,蔬菜产量达4.6万吨。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程质量管理办法》,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高质量完成1.4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年度任务。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部门筛查预警工作机制,提升监测帮扶质效。深入落实帮扶产业“四个一批”工作要求,分类施策推进全产业链开发,进一步提升帮扶产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确保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在552人以上。持续推进领导联系、单位定点、干部驻村、社会力量帮扶。认真总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法成效,开展防止返贫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试点,积极探索提出过渡期后政策调整优化建议。
四、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点面结合推动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更加注重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等富民强村产业培育,完成精品示范村1个、省级中心村4个,推进精品示范村建设1个。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重点抓好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改造提升农村户厕200户。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等有效形式,宣传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乡村治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农村移风易俗,不断涵养文明乡风。继续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系列庆祝活动。
五、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高质量推进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完成年内到期1.959万农户延包任务。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全面推行宅基地和农民住宅建设联审联办,提升农村宅基地管理水平。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工作。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长期留村农户创办家庭农场,推动农民合作社与小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联结关系。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扩面提质,引导各级新农人协会广泛参与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严控集体经营风险和债务。持续深化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六、加快农业绿色发展
持续推进化肥控量增效、农药减施增效,集成推广高效节水、科学施肥等绿色生产方式,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5%和85%以上。深入实施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捕捞行为;强化长吻鮠(淮王鱼)、江黄颡等淮河特有、名贵鱼种保护,促进保护淮河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发挥好标准引领作用,提升标准化水平,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实施“淮畔良品”行动,大力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新认证绿色食品2个。持续开展黄鳝、牛蛙等“7条鱼”和豇豆、芹菜等重点品种药残治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提升农业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七、持续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
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全面提高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亿元。以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为主阵地,以淮南牛肉汤、曹庵草莓为产业核心,着力培育一批产值亿元以上的行业龙头企业和高端绿色食品单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聚焦淮南牛肉汤、淮南麻黄鸡、曹庵草莓,做好全产业链建设,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园、产业强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品牌、精品线路,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
制定单位:田家庵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联系人:朱明
联系电话:269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