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政策解读】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劲松解读《淮南市深化文旅融合彰显楚风汉韵山水淮南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4-03-14 15:42信息来源:田家庵区文旅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劲松对2023年11月4日印发的《淮南市深化文旅融合彰显楚风汉韵山水淮南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实施方案》解读如下:

问:《方案》的出台背景?

答: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其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富民强省的重要抓手、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为提升全市旅游业产业化、品质化、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更好发挥旅游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美好生活中的支撑作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淮南市深化文旅融合彰显楚风汉韵山水淮南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在本次旅游发展大会上印发实施。

问: 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我市出台《实施方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彰显楚风汉韵山水淮南,提升全市旅游业产业化、品质化、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更好发挥旅游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美好生活中的支撑作用。以实施旅游新高地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示范、旅游能级提升、旅游消费促进、旅游品牌传播、旅游服务升级“六大工程”为抓手,做精产品、做足特色、做优服务、做大规模,将淮南打造成长三角区域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增添强劲动能。

问:《方案》的 工作目标是什么?

答: 到202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增长至285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增长至176亿元,年均增速8%。到2027年,建成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特色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区,旅游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达到8%,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旅游业对全市经济社会贡献率显著增强,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高品质旅游强市目标基本实现,淮南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

问:《方案》包括总体要求、空间布局、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个部分。分别有哪些内容?

答: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

《方案》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实施旅游新高地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示范、旅游能级提升、旅游消费促进、旅游品牌传播、旅游服务升级“六大工程”为抓手,做精产品、做足特色、做优服务、做大规模,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将淮南打造成长三角区域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增添强劲动能。

《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增长至257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增长至156亿元,年均增速8%。到2027年,建成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特色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区,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基本实现高品质旅游强市目标。

第二部分为空间布局,全面构建“一线、三区、十点”构架为主体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一线”是打造一条古城·名山旅游主线。发挥寿县古城、八公山风景区地理相邻独特优势,一体化规划建设。再现“城上观山,遥想八公神话仙境,登山览城,探秘楚汉风云巨变”的历史长河画卷。

“三区”是建设寿州古文化旅游区、八公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焦岗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三大片区。一是擦亮寿州古文化旅游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成语之乡”金字招牌,打造“寿州古城”文旅品牌,把魅力寿州古城建成全国一流的历史文化旅游区。二是以八公山旅游景区为核心,围绕淮南子文化、豆腐文化、古地质文化全力发展特色旅游和研学旅游,将八公山旅游景区打造成“揽八公胜境之秀、品淮南豆腐之美、探生命起源之奇、解以少胜多之谜”的文化旅游圣地。三是发挥焦岗湖“皖北大湿地”的湖光水色,重点发展焦岗湖生态养老文化综合体、冰雪运动体验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将焦岗湖打造成面向长三角地区休闲养老、候鸟式养老休闲度假旅游区。

“十点”是培育千年古寿州窑文化园、九龙岗民国小镇工矿遗址、淮南1952城市记忆文化街区-春申里特色休闲旅游街区、淮南战国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黄歇墓-春申湖公园、石姚湾-淮河老街、安丰塘、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茅仙洞、武庙生态园等十大旅游节点群。并以十大旅游节点为中心,辐射带动千年古寿州窑参观制作体验、民国工矿区建筑风貌生活体验、山南不夜城夜游体验等特色旅游,形成一景点一特色、一区域一特色,各大旅游节点特色互补、区域联动的旅游发展格局。

第三部分为主要任务,从7个方面全方位阐述了高品质旅游强市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加快项目建设。主要从扎实谋划项目、开展旅游招商、提升基础配套、推进景区创建四个方面提出工作路径、目标任务,深度挖掘旅游资源,谋划建设一批知名度高、带动性强、支撑性足的重大旅游项目,提升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水平,推动寿州古城、八公山景区等核心景区提质升档。

二、培育旅游线路。大力推动我市景区景点入选长三角名城名镇名湖名山名村等旅游线路。打造“跟着考古去旅游”淮南市精品线路,打造“烟火古城”“荷韵焦岗湖”“养生八公山”特色精品线路,增加过夜游客比重。

三、促进产业升级。以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打造旅游特色饭店和精品民宿、“淮南礼物”品牌培育为抓手,从文化娱乐、旅游接待、旅游商品等方面,推动旅游业六要素提质升级,增强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四、深化业态融合。实施“乡村振兴+旅游”“城市更新+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治理+旅游”“节庆+旅游”“文博+旅游”“体育+旅游”“革命历史文化+旅游”等十二项“+旅游”行动,促进各类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旅游发展新引擎。

五、广泛宣传促销。以“楚风汉韵,山水淮南”为城市主题形象,提升认知度。一是开拓游客目标市场,依托“引客入皖”行动,实施“迎客入淮”活动,积极开发长三角、合肥都市圈、皖北六市等客源市场。二是打造特色营销品牌,组织“楚韵寿春城”“养生八公山”“荷悦焦岗湖”等品牌营销活动。三是创新营销模式,加强原创IP营销,开展互动式兴趣营销。

六、提升管理服务。一是优化旅游服务环境,以标准化建设促进规范化服务,深化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旅游服务创品牌”活动。二是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完善投诉统一受理与快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守牢旅游安全底线;推进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和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导游、讲解员能力建设。三是完善游客服务体系,开发特色旅游专线、主题型专线等交旅融合产品,建设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七、增强发展动力。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突破,凸显龙头带动,培育市场主体。一是加强景区管理体制建设,推进跨行政区旅游景区整合,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二是改革旅游投融资体制,成立市文旅控股集团,统筹全市文旅资源,对外招商引资、合作投资建设,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支持各县区成立文旅投资平台。三是培育发展旅游市场主体,扶持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专营机构、特色旅游企业加快发展,引导中小微旅游企业向“专精特新”型迈进。

第四部分为保障措施,从7个方面提出政策支持具体举措。

一、健全领导机制。将“市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调整更名为“市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每年召开全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县区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形成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二、加强资源整合。全面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全市旅游资源库和规划建设项目库,统筹谋划,形成合力。

三、加强资金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支持旅游发展资金,设立市文化旅游和数字创意产业投资基金。

四、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信贷产品和服务,并将企业所获荣誉纳入授信评价,提高授信额度,降低融资成本。鼓励保险机构研发创新旅游保险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类项目申报发行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申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五、保障项目用地。将旅游项目用地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分级分类保障。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的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支持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村庄规划留白制度。旅游项目中属于自然景观用地及农牧渔业种植、养殖用地的,不征收、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保障重点旅游项目使用林地定额,依法依规办理林地使用手续。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旅游人才纳入各级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支持各县区建立旅游人才激励机制,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组建旅游发展智库。探索“校村共建、企村结对”机制,建立乡村旅游辅导站,引导院校专家、乡村运营者等驻点指导、结对帮扶。

七、强化考核激励。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加强定期调度和评估督查。建立健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体系。

贯彻落实好《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县区、各单位大力支持和协同推进。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我市一定能够抓住旅游业加快复苏发展的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贡献文旅力量。


解读机关及咨询渠道

解读机关: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咨询渠道:产业发展科

咨询电话:0554-6664593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