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淮南市第十六届第一次会议第66号提案的答复函
田卫健〔2022〕33号
关于政协淮南市第十六届第一次会议
第66号提案的答复函
刘冠友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乡村医疗机构建设 改善乡村就医环境”提案,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为加强乡村医疗机构建设,改善乡村就医环境,促进农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我区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主要为:
一、落实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
通过3年(2021-2023)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更新补充、乡村医生岗位技能培训、村卫生室执业(助理)医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培训,确保全区所有村卫生室达到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内容的标准,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显著改善、服务环境明显优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构建与基层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与健康淮南目标相衔接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目标任务年度推进进度:2021年40%机构达到标准,2022年70%机构达到标准,2023年100%机构达到标准。
实施内容为:
(一)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
依据《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安徽省村卫生室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皖卫基层〔2016〕2号)和《安徽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试行)》(皖卫农〔2007〕9号)等相关标准,对标对表实施建设,解决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医疗设备配备等问题。
(二)卫生技术人员能力培训
实施乡村医生全员岗位技能培训,乡村医生每年参加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组织的培训,累积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其中执业(助理)医生到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进修且不少于1个月。
二、实施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完善村医保障政策,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好保障农村群众卫生健康服务。多措并举,综合施策,2021年建立健全消除村医“空白村”长效机制;2022年村医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2023年建立村医队伍稳定发展机制。主要措施有:
(一)合理配置村医。以区为单位制定村医岗位设置方案,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服务现状、实际需要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确定村医配备力量。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按照每千名服务人口配备1名村卫生室人员,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1名村医提供服务。
(二)规范村医管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施设置、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六统一”管理。区卫生健康委依据村医配置标准,会同相关部门及时组织招聘大专及以上医学专业毕业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到村卫生室定岗服务,优先招聘符合条件的在岗村医,作为乡镇卫生院编外聘用职工管理;也可由乡镇卫生院直接派驻医生提供服务。
(三)扩大村医来源。继续实施2020-2022年全省村医免费定向委托培养计划,利用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毕业后回村卫生室工作。鼓励以区为主体持续实施并扩大本土村医免费定向委托培养计划。吸引医学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对应聘到乡村工作的应届高校医学毕业生,按规定在服务期满后,给予大学期间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临床医学、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等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含尚在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在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前可免试向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鼓励身体健康到龄在岗村医继续执业5年,鼓励支持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退休执业(助理)医师到村卫生室工作,其薪酬待遇按村医待遇予以保障。
(四)保障村医收入。现在岗村医收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予以保障,全面落实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补助、一般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运行补助经费等政策。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继续重点向村医倾斜,用于加强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五)落实保障措施。认真落实在岗村医养老保险比照村干部政策,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村医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缴费基数、费率按照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政策执行。村卫生室运行经费提高至6000元/年,由区财政予以补助。
(六)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村医培训,推广“智医助理”规范应用,提升村医诊疗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及中医适宜技术和慢病管理培训,推动村卫生室能开展4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实施“徽乡名医”培养工程,培养基层医学骨干,落实培养对象奖补政策。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开展村医“万医轮训”。鼓励在岗村医参加医学学历教育。
(七)加强绩效管理。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为重点,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由区卫生健康委制定村医绩效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负责对村医实行绩效考核,并同报酬挂钩,切实调动村医积极性。同时,考核结果作为村医执业注册、事业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区卫生健康委要加强村医绩效考核管理与复核,对发现绩效考核弄虚作假,考核结果与事实不符的乡镇卫生院及其负责人要严肃问责。
三、组织乡村人员参加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
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项目共有3个子项目,分别是:乡镇卫生院骨干人员培训,培训周期为120天;乡镇卫生院骨干全科医生培训,培训周期1年;乡村医生培训,培训周期30天。
乡村人员将结合培训内容完成一定学时的线上学习,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培训基地进行学习实践,以培训全科医学理念、实践操作技能、基层适宜技术为主,包括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急危重症的识别、紧急处置与安全转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规范化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中医药适宜技术、常见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等,结合村镇属地化管理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培训,提升传染病筛查、早期识别、及时上报、应急处理、随访管理的综合管理能力;提升抗微生物药物临床应用和预防性应用水平;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四、加强“智医助理”系统应用,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我区“智医助理”系统于2020年10月底正式投入使用,现已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智医助理全面落地田家庵区后,有效破解了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短缺难题,补齐了技术水平有限等短板;优化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改变了基层诊疗模式,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规范化;优化区域慢性病管理与服务,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通过日常使用“智医助理”系统,能够切实提高居民的就医获得感,同时将医生从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探索加强乡村医疗机构建设、改善乡村就医环境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高乡村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农村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办复类别:A类
联系电话:0554-2690881
联 系 人:张坤
印 章
2022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