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部署落实】区应急管理局2024年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全年)
1、聚力风险防控,安全生产能力实现新提升。
一是持续强化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区安委会研究制定了《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责任清单》,印发了《田家庵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田家庵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等,紧紧围绕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细化48条具体任务(98项工作举措)。结合年度《区安委会工作要点》,排定各分管副区长年度督查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及时更新调整全区《十三个安全生产专项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进一步捋清行业监管职责,并及时更新新业态领域责任落实,杜绝监管漏洞和盲点。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督查10余次,各分管副区长带队检查60余次。今年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分别7次研究安全生产、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组织召开安委会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共13次。
二是强化安全风险隐患防控。紧盯隐患整改,“红黄蓝”三级风险隐患管控有序推进,累计排查“红色”隐患两轮共计38处,并针对发现的风险隐患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逐步完成整改,已完成整改33处,剩余5处隐患采取降低风险措施正在整改中;加大执法频次,区应急行政执法大队累计检查各类企业175家次,100%完成年度计划,责令限期整改隐患324处,行政处罚19家次,罚款84.49万元(含事故处罚);结合重点时段安全防范,强化安全督导,区安委会办公室牵头,每季度组织消防、公安、住建、商务、市场等部门成立6个督导组,抽调36名业务骨干,选聘行业领域安全专家,结合重点时段安全防范,开展了2轮全覆盖安全生产督导,累计排查整治问题隐患100余处,停业整顿3家。
三是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持续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各行业部门累计检查企业1154家,排查整治重大安全事故隐患71处,整改完成69处,行政处罚139.5万元,公布典型案例6起,组织专题调度7次。举办2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专题培训班,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监管人员1000余人,印发《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汇编》600余份。
2、聚力协调联动,应急处置能力取得新提升。
一是推动应急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赋予乡镇街道部分县级审批执法权限的决定》(皖政〔2022〕112号)文件要求,科学、详细、严谨地拟定对乡镇街道赋权工作的相关文件,在报上级审批备案后,下发至各个乡镇街道,并签订承接确认书。针对赋权事项,积极开展业务指导,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讲解、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等方式保障赋权工作的推进。
二是推动培训演练常态化。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宣传周”“10.13国际减灾日”“万企筑安话安全 ”“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暨案例警示教育培训班”“企业安全生产专项培训班”等活动40场次,培训15场次1200余人,发放各类安全主题宣传品25000余件,展出展板600余块,播放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30余条次,现场咨询互动1200余人次。利用户外显示屏、商业综合体广告大屏、村居宣传屏等,不断播放各类应急避险、警示提示标语、日常安全常识、消防安全知识等内容。督促企业抓好宣传贯彻,用好“案例教育法”,推进案例教育进厂区、进车间、进班组,真正用宣传“软实力”为工贸安全监管提供“硬支撑”,推动“三十条硬措施”成为“厂区显著位置必挂、从业人员必学、作业人员必记、安全管理必循、监管人员必考”的基本准则,切实提高工贸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推动应急指挥救援能力提升。以国债项目和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为推手,提升应急指挥能力和应急队伍救援能力,完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通过各类资金投入,增强基层应急能力,切实发挥基层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的“最初一公里”、应对处置各类突发灾害事件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提升面对各类灾害时的应急响应能力。同时完成区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投用,发挥中心综合应急处置、信息共享、辅助决策功能,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聚力防治结合,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实现新提升。
一是切实加强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工作。今年2月份,我区遭遇2轮强降雪天气,为了有效应对暴雪带来的挑战,我区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雨雪冰冻天气除险、清雪、保供各项工作,认真落实“三个确保”工作要求,确保不发生因灾人员伤亡事故,确保交通主次干道畅通无碍,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秩序稳定。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地抵御了暴雪的冲击,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二是不断强化城市防内涝工作。扎实做好城区内涝风险分析,全区摸排登记国庆东路、长青路等易涝道路27处;淮舜南路铁路下穿桥、广场路公路下穿桥等地势低洼城市下穿桥6处;法院小区、五金一号院等城区易涝小区(地区)93处;城区重要排涝泵站4处、排涝涵闸4处。所有重要点位和环节均落实社区、乡镇(街道)、区直部门、区领导四级包保责任制,落实包保人员130人,并公布所有包保人员联系方式,所有包保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落实AB岗,交警部门分路段定点定人,辖区派出所所长为所在辖区公安部门第一责任人。持续更新摸排低洼易涝地区老弱病残孕幼等重点人群名单。全区累计摸排登记低洼易涝区域群众1200余户,其中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人员77人,独居老人130人,残疾人118人,留守儿童5人。全区共设置群众转移避险安置点34处,其中区级安置点8处,可转移安置群众2000余人,乡镇(街道)级安置点26处,可转移安置群众2400余人。
三是持续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区防指对全区内堤防工程、中小河流、小型水库、行蓄洪区等重要环节,制定防汛包保责任人。及时修订了各类防汛应急预案,认真做好水情、雨情、灾情的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指挥调度、巡查防守、抢险救援、转移避险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区级“1+1+15+N”的多层级应急抢险专兼职队伍建设工作,备足备齐防汛抗旱应急抢险物资,今年区政府拨付19.66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补充照明、探测和防灾救灾各类物资。受淮河汛情影响,区防指及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全区各级和有关单位立即进入应急响应状态,沿淮5 个乡镇街道在堤防重点部位前置巡堤查险人员和抢险物资力量,投放和安装集装箱25个、帐篷10顶,严格执行24小时驻堤应急值守,累计出动1600余人参与巡堤查险工作,投入土工布、袋类、砂石、发电机、抽水泵、铁锹、镰刀、救生衣等应急抢险物资100余万元,有效保证了汛期辖区安全平稳。
五是认真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全力做好“春节”“清明”等重点森林防火期安全防控工作,按照国家、省和市工作统一部署,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值守制度,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冥纸冥币、携带火源入林行为。护林员做好重点区域防火巡查,实行24小时备勤,时刻保持临战状态,确保一旦发现火情,立即组织扑救,做到快速出动、科学指挥、重兵扑救,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区森防指办对森林防灭火工作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累计开展森林防火督查30次,清理林区违规售卖冥纸等祭祀用品行为69起,制止明火进山行为50余次,有效处置森林火情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