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辍保学】淮南市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进展情况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皖政办〔2018〕3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春季学期建档立卡贫困教育人口数据比对工作的通知》 (皖教秘〔2019〕208号)要求,我市各县区积极开展排查处置,现将我市疑似失学儿童情况核查和劝返复学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接到上级文件,市教育体育局将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作为市局上半年重要工作,并向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了工作汇报。各县区相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分解任务,落实职责。各县区教育督导科室和基础教育科室共同开展布置、分工、核查、劝返、统计、上报等工作,并指定专门人员负责。
二是健全机制,认真核查。各县区建立教育、公安、乡镇(街道)会商工作机制。一是通过学籍系统进行核查,确定疑似失学儿童相关信息。二是对其余的疑似失学儿童按户籍所在乡镇(街道)对名单进行分解,由户籍所在学校安排工作人员逐一核查,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逐一甄别,逐一建档,全面摸清真实数据。最终确定户籍原因、省内就读无学籍、省外就读无学籍、延缓入学、超龄离校、出国在外、因病因残、在家上学等学生情况。三是对较为困难的通过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公安部门协同核查,向亲朋好友了解孩子去向,尽可能准确掌握每一个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情况。
三是细致耐心,劝返复学。一是对于因户籍问题造成疑似失学,报告派出所,由派出所协调处理。二是对于因病因残的学生,已要求各县区如不能随班就读,要制订计划,通过送教上门方法,接受义务教育。目前均已落实到位。
二、主要问题
一、与经济问题密切相关。一是因家庭财富的增长,导致不少的学生在义务教育段就赴海外留学。二是因债务纠纷,导致个别学生难以在本地就学。
二、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一是因家庭关系变故造成部分学生到省外就读或疑似失学。二是因教育观念不同造成少数学生在家就读或私塾学习。
三、与信息分割密切相关。一是部分学生由于双重户籍甚至香港户籍,造成疑似失学。二是少数学生由于死亡户籍却未注销,造成疑似失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与公安、乡镇街道(社区)和家长亲友的联系,进一步摸查其他原因类学生的更为详尽的信息。
二是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落实省内就读无学籍和省外就读无学籍类学生的学籍注册。
三是进一步做好送教上门工作,与因病因残类家长、福利院共同努力,让他们也能享受国家义务教育的阳光。
四是进一步加强与公安部门沟通合作,妥善处理因户籍问题造成疑似失学的学生的户籍登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