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成镇林长制工作开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0-10-15 09:39信息来源:田家庵区安成镇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安成镇位于田家庵区西部,南依舜耕山,北滨淮河,东接舜耕镇,西连谢家集区望峰岗镇,是淮南市连接淮河南北的重要枢纽,行政区划面积39.9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和7个社区,常住人口约3.6万人。我镇自然资源丰富,淮河干流流经我镇达约7.95公里,十涧湖、泉山湖水库北库水面面积2500亩;林地面积6495亩,其中淮河岸线2500亩、舜耕山沿山2595亩、十涧湖沿湖1200亩、淮潘路周边200亩,2015年我镇被省林业厅授予安徽省森林城镇称号。

2017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林长制工作以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严格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林长制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尊重自然、尊重科学,创新发展、改善民生,党政同责、部门联动,严格考核、强化监督五个基本原则,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了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在省委省政府出台建立林长制的意见后,第一时间建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担任镇级总林长、各位副镇长担任镇级副总林长,村居书记担任村级总林长、村居主任担任村级副总林长的乡、村二级林长制体系,并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进行调整,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到人。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将林长制办公室设在镇农业办,并在机构改革后强化与镇自规所对接协调,确保了工作稳步衔接、任务持续推进。

二是不断强化政策宣传。先后5次召开全镇林长制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上级关于林长制工作的安排部署,精准施策我镇具体工作。在各处林地设立林长制工作责任牌20个,对镇、村级林长的职务、联系方式、工作责任进行详细公布,确保工作人员及普通群众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与责任人取得联系。通过学习强国平台、田家庵区政府网站、淮舜先锋网、安成微平台等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解读林长制文件精神,先后发布林长制工作信息70余条,下发林长制宣传信息简报18期,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林长制工作的氛围日渐浓厚。

三是持续实施增绿造绿。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推进乡镇、村庄园林绿化建设,镇、村干部争先锋作表率,利用植树节、党员活动日深入栽种树木2000余棵,绿化面积60余亩。深入实施绿化建设,提前超额完成村庄绿化工程,累计植树2002万多棵,铺设草坪2000平方米。鼓励发展苗木种植,大力支持石姚湾内造林企业发展果品、花卉、苗木、药材等林下经济,流转用于种植苗木土地7290亩,以绿源生态农业、九玖生态农业、绿壹代果树种植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生态农业企业群渐具规模。

四是落实灾害防治责任。在舜耕山沿山设立森林防火值守点7处,配备护林防火工作人员24人、风力灭火机20台,设立森林防火责任牌12处、森林防火宣传牌50处,悬挂森林防火、文明祭祀宣传横幅200余条。在春节、清明、中元等重点防火时段和疫情特殊时期实施镇、村两级包保责任制,由1名镇党政班子成员及4名机关工作人员前往1处防火值守点,协助村居做好文明祭祀宣传、森林防火工作,我镇自2017年以来未发生森林火灾。

五是着力强化湿地保护。坚持淮河饮用水源地每日巡查报告制度,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一票否优,严禁饮用水源地种、养、钓、泳等违法行为,清理淮河沿岸各类堆场9处,原连岗码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国家验收,石姚湾中心沟道路完成硬化,新老中心沟清淤工程如期完成。全力保障市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积极配合市相关部门推进十涧湖湿地公园建设,完成十涧湖泵站、入湖口、环湖路等工程土地征迁500余亩。

目前,我镇林长制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工作机制仍需梳理。2019年机构改革后,市、区级林长制工作由市、区自规局负责,乡镇自规所属于垂直管理部门,人员较少,并且同时承担着城乡规划、违法用地整治等多项任务,对于实施林长制工作存在困难。同时,改革后林长制文件往往由上级自规部门直接下达,镇党委政府无法第一时间得到上级部署安排信息,给工作造成被动。

二是财政资金难以保障。乡镇财政一直由区级代管,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及财政支出增加,上级拨付的财政资金滞后且不能很好的满足支出需要,使得必要设备采购、森林防护工程等工作受到较大限制。

三是权力责任并不一致。乡镇作为基层政权,承担着林长制工作特别是森林防火、林业资源保护等重点工作的一线战斗员职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乡镇工作人员往往不具备执法资格,发现问题后只能制止上报,但往往发生问题后成为问责的主要对象,对工作积极性造成了挫伤。

    下一步,安成镇将会积极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补齐生态短板,筑牢绿色屏障,努力营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