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扩大内需-扩大旅游消费】转发:“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总体方案

发布时间:2023-05-19 18:06信息来源:田家庵区舜耕镇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的指示精神,按照省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有关批示要求,拟于5-10月开展2023年“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为保障活动有序进行,特制定本总体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整合资源、惠民乐民”的原则,以“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为抓手,以“文旅+”“+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省市县联动,开展消费惠民活动,打造文旅消费品牌,营造消费氛围,培育消费热点,创新消费场景,让安徽文旅人气“旺起来”,市场“热起来”,消费“火起来”。

二、活动内容

(一)举办活动促消费

1.“520安徽文旅”月度主题日系列活动。5月20日举行“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启动仪式,发布五大方面20项消费促进活动和消费激励措施,创意展现文旅消费场景,全省各地统一LOGO和标识,同步举行形式多样的惠民消费活动。6-10月,每月20日从各市优选一主题开展宣传,并围绕主题发布月度系列活动,形成月月有高潮的生动局面。

2.网络直播@安徽文旅带货活动。将每月20日设为主题直播日,推动文旅企业在抖音、携程等OTA平台集中举办直播销售活动,文旅部门根据直播流量予以奖补。支持安徽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后备箱工程基地等开展直播带货活动。

3.“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推广活动。省市联动深入推进特色美食进街区、景区、高速服务区、星级饭店、旅游民宿、机关食堂、旅行社团餐“七进”活动。新认定50个特色美食体验店,推出一批区域公共美食品牌。赴沪苏浙等重点客源地推介特色美食旅游产品。支持各地开展美食体验周等活动。

4.非遗文创五进活动。组织非遗、文创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进酒店、进公共文化场馆,开展“五进”展示展销活动,依托相关OTA平台,搭建线上安徽非遗馆,促进优质文创商品研发销售。创新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和全省文创大赛。

(二)激励引导促消费

5.文旅消费券联动发放行动。按照“省市联动、直补消费、平台配套、共同促进”原则,统筹发放惠民消费券,拉动旅游景区、饭店(民宿)、旅游线路产品、演艺演出、文创商品等消费增长。鼓励各市发放消费券,省财政给予奖补。加大力度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将职工旅游休闲作为福利措施9发放旅游消费券、休闲补贴等。

6.“调峰填谷”促消费行动。实施联动“调峰填谷”促消费计划,各市在非周末、非节假日等期间,自行选择合适时段,因地制宜,通过景区门票减免、酒店民宿房价折扣优惠等措施,刺激淡季文旅消费增长。推动相关市县和市场主体,对特定群体开展免费游、半价游优惠。

7.企业平台联动优惠行动。支持文旅企业加强横向联

合,推出简便易行、含金量高的年票、联票、套票,协调银联和银行机构叠加开展支付优惠活动。引导携程、同程、阿里、美团等平台推出“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旗舰店、品牌馆,配套宣传资源“种草”引流。

(三)创新场景促消费

8.夜间文旅消费场景。组织演艺进城市综合体、进街区、进景区、进乡村活动。培育一批驻场演艺、公园夜游和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打造夜食、夜市、国潮市集、沉浸剧场、微醺轻吧等Z世代追捧的新兴业态,推出一批夜间网红打卡地。

9.乡村民宿场景。举办民宿大会、民宿创意设计大赛、民宿管家“早餐”技能大赛、民宿创新发展沙龙等活动,组织民宿市集,开展民宿供应链产品、二消产品展销,创新民宿服务平台。

10.数字赋能场景。推进“文旅+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支持文化场馆、旅游景区发展沉浸式、互动式观展、游玩项目,支持发展线上项目线下体验结合的数字文旅元宇宙等新业态,激发消费新需求。

11.传统业态重塑场景。依托A级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主题村,因地制宜植入帐篷营地、电竞酒店、剧本杀、密室逃脱、低空飞行等沉浸感、体验度、互动性较强的新业态产品,引导传统产品场景重塑,拓展消费新空间。

(四)业态融合促消费

12.推动商文旅融合。培育筛选一批有价值、有潜力的商业综合体,联合开展商文旅一体化发展试点。鼓励综合体管理机构搭建共享舞台,组织文旅产品推介、特色产品销售、文化演出等,聚人气,促消费。

13.推动农文旅融合。实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计划,遴选一批艺术乡村示范点,推进旅游乡村“微改造精提升”,打造200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鼓励结合农事体验、果蔬采摘、休闲农业等,开展丰收节、采摘节等体验性参与性强的农文旅活动。

14.推动体文旅融合。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极限运动等户外运动项目,认定推出、提升发展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带动增加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举办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国际山地车赛等赛事以及“皖美山水”骑行、“掼游安徽”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万人驾游安徽活动,激活体育旅游消费。

15.推动康养旅游融合。整合优势资源,策划推出森林康养、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系列产品,发布一批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毗邻沪苏浙优势,遴选精品疗休养基地,多渠道融入长三角等疗休养市场。

16.推动研学旅行融合。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支持开展中小学生工业游、乡村游等研学实践教育。精选推出一批特色研学体验路线、品牌研学旅行基地、百个安徽研学旅游经典课程,培养一批研学游导师,在全国打响安徽研学旅行品牌。支持举办研学夏令营发布会。

17.推动避暑旅游融合。抢抓暑期市场,推出一批“亲子游”“避暑游”产品,做强“大别山避暑旅游”品牌,打响一批避暑休闲旅游目的地,认定推出一批旅游风景道,策划举办若干自驾避暑活动,营造氛围推动避暑休闲消费。

(五)开拓市场促消费

18.深入挖掘沪苏浙市场。综合利用大数据,对沪苏浙来皖游客实施精准画像,强化线上推介,加强与沪苏浙重点旅游运营商合作,利用新媒体开展精准营销。省市县统分结合,赴沪苏浙举办系列推介活动。

19.大力开发潜在市场。积极开拓京津冀、大湾区、东三省、中西部地区等客源市场。设立一批旅游营销门店,开展针对性、靶向性宣传推介。支持省内重点旅行社与潜在市场旅行社建立联合体,联动开展客源互送、组团招徕、产品直销活动。

20.有序开发入境市场。举办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展“迎亚运、游安徽”活动,在日本东京举办“安徽文化旅游周”,举办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文旅合作恳谈会,组织台湾旅行商来皖踩线,促进入境市场回暖。支持开展入境旅游包机。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省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顶层设计。市县明确责任,细化方案,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二)创新宣传引导。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大新媒体自媒体应用力度,策划创意主题营销活动。用好抖音、今日头条、去哪儿、小红书等新媒体,构建旅游营销创新宣传矩阵。用好消费者推广、名人推广、网红推广等方式,制造热点,形成卖点,吸引和导入更多游客流量。

(三)开展督查评价。对各市县惠民消费季期间活动和工作推进情况、宣传情况予以督查通报。加强市场监督,维护市场秩序,确保消费季活动市场平稳、环境良好。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开展文旅消费季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并纳入旅游业年度考核。

(四)强化安全保障。全程把好惠民消费季意识形态关,加强舆情应对管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活动现场管理,加强形势预判,预计达到人数规模的活动严格按要求报送属地公安部门备案,建立安全预案,预防突发性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