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类—应对情况】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25-05-01 15:26信息来源:田家庵区史院乡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大发生。

    二、预报依据

1.田间菌源量小麦返青以来,全县气温偏高,并多次出现降水过程,田间湿度大,为赤霉病病菌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温湿条件。3月下旬调查,田间稻桩枝带菌率7.7%,与上年相比增加133%,与近3年同期比较增加57%,菌源量满足赤霉病大发生的条件。

2.品种及栽培条件。小麦播种期长、生育期不整齐,进入易感病的抽穗扬花期时间跨度长,且主栽品种对赤霉病抗性不强,部分田块群体偏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有利于病害的侵染流行。

3.气象条件。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降雨日数、降雨量和相对湿度是赤霉病流行的主导因素。气象预报,4月中下旬有2次降水过程,分别出现在16-18日和25-27日。气象条件有利于赤霉病病菌侵染和病害发生流行。

三、防治意见

(一)农业防治

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二)化学防治

1.适期用药。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防治策略。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全面开展一次预防,施药后5-7天开展二次预防。小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遇雨应及时补治。

2.药剂选择。综合考虑对赤霉病防治效果和赤霉毒素控制效果,以及对锈病、白粉病的兼治作用等因素。推荐选择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丙硫·戊唑醇、氰烯·己唑醇、叶菌唑、咪铜·氟环唑、喹啉·戊唑醇、肟菌·戊唑醇、唑醚·咪鲜胺、戊唑·嘧菌酯、氟环·醚菌酯、氟环·咯菌腈、戊唑·醚菌酯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轮换使用。

3.科学施药。按照农药标签推荐用量上限用足药量、配足水量,均匀喷雾。推荐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施药机械。植保无人机施药时添加飞防助剂,适宜用水量1.5-3L/亩。

4.一喷多效。以小麦赤霉病防控为重点,兼顾做好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防控和防干热风、防早衰工作。药、肥、生长调节剂混配,一喷多防。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