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泉山街道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23-10-30 15:58信息来源:田家庵区泉山街道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23泉山街道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为切实加强我街道防汛抗旱工作,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指挥到位、落实到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高度稳定,泉山街道制定以下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定和文件,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街道范围内汛期突发性水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水灾害包括:河流洪水、渍涝灾害以及由洪水等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水闸倒塌等灾害。

三、组织机构

设立街道办事处防汛抗旱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辖区内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一)街道防汛抗旱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

     :刘本春(街道党工委书记)

第一副总指挥:吕心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挥:陈方慧(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丽(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王志平(街道纪工委书记)

 进(街道副主任、武装部长)

              水玮艳(泉山司法所所长)

周新军(工会主席)

       :   荣(安化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玲(西苑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寅(泉山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廖延华(街道党政办主任)

李加敏(街道党建办主任)

司桂敏(街道党政办副主任)

 薇(街道民政所所长)

王昕蕾 (街道应急办主任)

郑义羽(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员)

 迪(街道综治办工作人员)

姚雅琴 (安化社区安监员)

  (西苑社区安监员)

廖媛媛 (泉山社区安监员)

(二)应急救援指挥部和专业处置组的职责

1、综合协调组

 任:张    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武装部长

副主任:廖延华  街道党政办主

王昕蕾  街道应急办主任

 员:李加敏  街道党建办主任

        司桂敏  街道党政办副主任

            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

职责:在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时,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以及善后处理的组织指挥工作。总指挥是处置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负责组织、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2、信息预警组:张进同志负责由街道应急办人员任小组成员密切关注市气象局信息及天气预警级别,及时转发最新气象变化趋势。

3、物资保障组:陈丽同志负责,由街道党政办人员任小组成员负责采购各类救生设备、照明器材、绳索等防汛物资及生活物资,及时调配各应急点所需物资。

4、救援安置组:张进同志负责,由街道武装部人员任小组成员开展辖区人员转移避险具体工作,特别是低洼易涝地区棚户区的居民避险、撤离及安置工作。

5、安保维稳组:周新军同志负责,由街道综治办人员任小组成员。协调公安、城管、民兵等相关部门做好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工作。

6、灾后重建组:陈方慧同志负责,由街道卫健办人员任小组成员强降雨过后,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对因强降雨造成的市容市貌的损毁进行集中整治,并开展垃圾清运、环境消杀,防止疫情传播。

7、宣传报道组:水玮艳同志负责,由街道统计办人员任小组成员做好汛期网络舆情监测,积极主动正面宣传报道强降雨期间的先进事迹。

8、督查督导组:王志平同志负责,由街道纪工委人员任小组成员督查各级防汛责任制落实情况和党政干部在组织抢险、人员转移避险工作中履行职责及遵守工作纪律的情况。

、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

根据预警级别(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采取相应级别的响应(四级响应、三级响应、二级响应、一级响应)。

(二)响应程序

1、四级响应

一是启动条件:根据蓝色预警,启动四级响应。

二是响应措施:

1)街道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社区班子成员带班值守,每天及时向各社区发布台风、暴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

2)各社区根据台风、暴雨灾害影响程度和范围,针对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进行研判,按相应职责组织应对。

3)坚持灾情零报告制度,动态掌握灾情变化。

4)通知相关社区落实灾害应急各项措施。

2、三级响应

一是启动条件:根据黄色预警,启动三级响应。

二是响应措施:

1)街道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各社区确保3名工作人员值班值守,每天及时向各社区发布台风、暴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

2)各社区根据台风、暴雨灾害影响程度和范围,针对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进行研判,按相应职责组织应对。

3)坚持灾情零报告制度,动态掌握灾情变化。

4)街道指挥部办公室视情况派出救援组赴有关社区增援抢险。

5)通知相关社区落实灾害应急各项措施。

3、二级响应

一是启动条件:根据橙色预警,启动二级响应。

二是响应措施:

1)街道指挥部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台风、暴雨灾害应对工作,并向各社区发布台风、暴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信息。

2)街道指挥部办公室启动应急机制,组织街道各救援组,按照指挥部决策,奔赴各社区。

3)街道全体工作人员在岗在位、随时待命,每6小时一次向各社区发布台风、暴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

4)街道指挥部及各社区根据台风、暴雨灾害影响程度和范围,针对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进行研判,按相应职责组织应对。

5)坚持灾情零报告制度,动态掌握灾情变化。

6)街道指挥部根据灾害发展情况向台风、暴雨灾害影响重点区域派出救援组,帮助应急处置和灾害防御工作。

7)通知相关社区落实灾害应急各项措施。

4、一级响应

一是启动条件:根据红色预警,启动一级响应。

二是响应措施:

1)街道指挥部指挥长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台风、暴雨灾害情况汇报,研究台风、暴雨灾害应对工作,并向各社区发布台风、暴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信息。

2)街道指挥部办公室启动应急机制,组织街道各救援组,按照指挥部决策,奔赴各社区。

3)街道全体工作人员在岗在位、随时待命,每3小时一次向各社区发布台风、暴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

4)街道指挥部及各社区根据台风、暴雨灾害影响程度和范围,针对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进行研判,按相应职责组织应对。

5)坚持灾情零报告制度,动态掌握灾情变化。

6)街道指挥部根据灾害发展情况向台风、暴雨灾害影响重点区域派出救援安置组,帮助应急处置和灾害防御工作。

7)通知相关社区落实灾害应急各项措施。

5、响应终止

台风、暴雨灾害预警解除或救灾保障服务已结束,经区指挥部同意应急响应终止,街道指挥部宣布应急响应终止。

、应急操作指引

一旦发生险情,街道接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指令后,全面进入应急备战状态,现场具体指挥如下:

(一)立即完成任务步骤如下:

1.各社区督促辖区物业为本小区配备喇叭(无物业的小区则由社区负责配备),放在小区门卫处,接到撤离信号后,以喇叭喊话的方式通知居民撤离,对重点特殊人群逐门逐户通知到人。

2、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后,各社区要立即督促物业做好车库排水、沙袋墙封堵;物业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及时通知并引导业主转移地下车库车辆,尽量减少居民财产损失。

(二)30分钟内,需完成任务步骤如下:

1、网格长及网格员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接到指令后,以应转尽转、就近就便的原则确定转移的人员,按照预定的方案逐户通知重点区域居民,人到齐清点人数后,立即按照指定的撤离路线,转移到指定的安全地点,转移责任人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2、网格长和网格员要确保辖区居民疏散撤离至安全地带,尤其是重点特殊人群要上门查看安全撤离情况,确保转移不漏一户一人。

3、指挥部办公室立即通知出现险情的社区、派出所、小区物业、城管、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其他有关人员及时到场。

4、人员转移到临时安置点,网格员、物业负责统计核实转移人员人数。

(三)60分钟内,需完成任务步骤如下:

各社区向街道指挥部汇报转移人员基本情况。

检查转移人员有有无需要就医的情况并及时联系120救治。

做好物资到位,尤其是食品、饮用水、消毒物品、保暖物品等,妥善解决安置人员的饮食起居。

六、洪涝重点区域

 结合辖区地理特点及往年受灾情况,经研判,以下区域为我辖区洪涝重点区域:

 泉山社区:下穿桥、家招大院

 西苑社区:化建村26号楼

 

七、防汛抗旱物资储备

防汛物资筹集和储备实行“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处指挥部集中储备帐篷、救生衣,各社区会按具体任务要求,集中存帐篷、救生衣放在居委会,抗洪急需时集中调备,统一使用。(附应急物资表)

街道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制度

1.严格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讲究实效,定额储备”的原则,对防汛物资进行管理。

  2.了解防汛物资性能,注意防汛物资的日常化维护和保养,保证防汛物资完好无损。

  3.掌握消防知识,注意防火、防盗,确保防汛物资安全管理。

  4.防汛物资存放应分区分类、整齐划一、合理堆放,确保调用方便。

  5.建立防汛物资盘点制度,每月定期对防汛物资进行盘点,做到心中有数。

  6.规范防汛物资出入登记手续,健全防汛物资台帐和管理档案,做到“实物、台账”相符。

  7.防汛储备物资属政府专项物资,必须“专物专用”,未经领导批准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九、通讯联络及信号规定

由于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确保发现险情及时处理,所有参战人员采用移动电话通讯,移动电话必须保持通讯24小时畅通,一旦接到指令在15-30分钟内必须赶到指定地集合,接受任务。

各社区采用鸣锣为号,抢险队伍分为警戒工作小组和抢险工作小组,警戒小组由各村民兵连长组成,一旦险情发生时,警戒小组及时鸣锣告警并组织群众转移,抢险小组立即组织抗洪抢险工作。确保有险情任务时,能够及时转移群众,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十、安置方案

(一)转移安置采取就近安置、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

1、在本区有其他住房的,引导其搬入该住房;

2、在本区有亲友的,引导其投亲靠友;

3、其他情况需要转移的,安排入住临时安置酒店或社区

转移后及时对转移安置灾民情况进行登记,逐级上报转移安置情况。(转移路线见附件1

十一、灾后重建

1、联系区应急局消杀队伍对与因灾害可能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杀。

2、对水患受灾的房屋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引导居民返回。

3、居民返回家中解除风险后,民政办要提供必要的救助。

4、积极开展心理疏通工作,安抚好居民情绪。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