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淮街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
一、基本情况
(一)街道基本情况
新淮街道位于田家庵区东部,始建于70年代初,辖区东与田东街道接壤,西至人民北路,南至永安建材大市场以北,北到淮滨东路,面积约0.8平方公里,是田家庵区经济、文化、商贸、金融等事业的发源地,常住人口约1.1万人。新淮街道地处龙王沟水系下游,地势低洼,易涝区域为沿淮舜路两侧的五金巷和长青路周边,面积约占辖区三分之一。由于街道地处老城区,人口结构老化,80岁以上高龄人口和困难群众占常住人口比重高达10.9%。
(二)风险隐患情况
结合辖区地理特点及往年受灾情况,经研判,我街道共有易涝风险点3处,涉及3个社区。其中低洼路段 2处(长青路、五金一号巷),下穿桥1处(电厂路)。
二、组织指挥及职责
(一)新淮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
指 挥 长:陈家本 街道党工委书记
史开宇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副指挥长:冯昊旻 党工委委员、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人武部部长
成 员:乐 艺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盛绍改 街道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主任
汪英明 街道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
孙志敏 街道党工委委员、司法所长
祁 龙 九龙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
沈颂琴 文化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
姚宝成 长青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
若有人员调整,相关工作职责由继任者履行。
(二)新淮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组成及职责
新淮街道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街道应急办,办公室主任由冯昊旻同志兼任,成员:刘凡凡、关伟,负责指挥部日常管理工作。
(三)工作组组成及职责
指挥部内设机构包括:综合协调组、信息预警组、物资保障组、救援安置组、安保维稳组、灾后处置组、宣传报道组、督查督导组。具体职责如下:
综合协调组:由陈家本同志负责,由街道党建办人员任小组成员。确定辖区人员转移行动方案,协调救援力量开展人员转移工作,向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
信息预警组:由冯昊旻同志负责,由街道应急办人员任小组成员。密切关注各类气象、灾害预警,及时转发最新气象变化趋势。
物资保障组:由冯昊旻同志负责,由街道党政办人员任小组成员。负责采购各类救生设备、照明器材、绳索等防汛物资及生活物资,及时调配各应急点所需物资。
救援安置组:由史开宇同志负责,由街道武装部人员任小组成员。开展辖区人员转移避险具体工作,特别是低洼易涝地区、棚户区居民避险安置工作。负责集中安置点各项管理工作。
安保维稳组:由乐艺同志负责,由街道综治办人员任小组成员。配合公安、城管等相关部门做好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工作。
灾后处置组:由盛绍改同志负责,由街道卫健办人员任小组成员。强降雨过后,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开展市容市貌整治工作,组织开展清运垃圾、环境消杀,防止疫情传播。开展灾情统计,及时、准确上报受灾情况。
宣传报道组:由孙志敏同志负责,由街道统计办人员任小组成员。做好汛期网络舆情引导,宣传报道强降雨期间的先进事迹。
督查督导组:由汪英明同志负责,由街道纪工委人员任小组成员。督查防汛责任制落实情况和党政干部在组织抢险、人员转移避险工作中履行职责及遵守工作纪律的情况。
(四)包保责任人及职责
1、包保社区的街道防汛责任人及职责
各社区防汛工作组由社区包保领导任组长、社区书记任副组长。社区包保领导主要职责为督促督查包保社区执行情况,向街道防汛指挥部申请调派物资及人员。副组长主要职责为上传下达街道防汛指挥部相关工作部署,负责部署社区重点人员转移安置方面工作,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达、抢险队员及时到位,生产生活得到保障。(如有人员变动,根据其对应职位相应调整)
2、危险区人员转移网格责任人及职责
责任人:各社区网格长、网格员
职责:负责及时接收上级的预警和相关防灾部署,将相关预警信息传递给责任区网格内所有居民;负责本网格内所有居民的防御强降雨灾害转移工作,并配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完成转移人员安置等相关工作。
三、预警与应急响应
(一)预警
当接到市气象、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预警、防汛响应后,街道应急办将预警、响应信息第一时间转发街道工作群,各社区收到预警信息后立即转发至社区网格工作群、居民信息群、物业及辖区企业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建立“叫应”机制,确保街道防指领导、成员、职工都行动。
(二)应急响应
按洪涝、干旱、台风等灾害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应急响应级别最高。
1、四级响应
一是启动条件:根据蓝色预警,启动四级响应。二是响应措施:
(1)街道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社区班子成员带班值守,每天及时向各社区发布台风、暴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
(2)各社区根据台风、暴雨灾害影响程度和范围,针对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进行研判,按相应职责组织应对。
(3)坚持灾情零报告制度,动态掌握灾情变化。
(4)通知相关社区落实灾害应急各项措施。
2、三级响应
一是启动条件:根据黄色预警,启动三级响应。二是响应措施:
(1)街道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各社区确保3名工作人员值班值守,每天及时向各社区发布台风、暴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
(2)各社区根据台风、暴雨灾害影响程度和范围,针对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进行研判,按相应职责组织应对。
(3)坚持灾情零报告制度,动态掌握灾情变化。
(4)街道指挥部办公室视情况派出救援组赴有关社区增援抢险。
(5)通知相关社区落实灾害应急各项措施。
3、二级响应
一是启动条件:根据橙色预警,启动二级响应。二是响应措施:
(1)街道指挥部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台风、暴雨灾害应对工作,并向各社区发布台风、暴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信息。
(2)街道指挥部办公室启动应急机制,组织街道各救援组,按照指挥部决策,奔赴各社区。
(3}街道全体工作人员在岗在位、随时待命,每6小时一次向各社区发布台风、暴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
(4)街道指挥部及各社区根据台风、暴雨灾害影响程度和范围,针对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进行研判,按相应职责组织应对。
(5)坚持灾情零报告制度,动态掌握灾情变化。
(6)街道指挥部根据灾害发展情况向台风、暴雨灾害影响重点区域派出救援组,帮助应急处置和灾害防御工作。
(7)通知相关社区落实灾害应急各项措施。
4、一级响应
一是启动条件:根据红色预警,启动一级响应。二是响应措施:
(1)街道指挥部指挥长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台风、暴雨灾害情况汇报,研究台风、暴雨灾害应对工作,并向各社区发布台风、暴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信息。
(2)街道指挥部办公室启动应急机制,组织街道各救援组,按照指挥部决策,奔赴各社区。
(3)街道全体工作人员在岗在位、随时待命,每3小时一次向各社区发布台风、暴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
(4)街道指挥部及各社区根据台风、暴雨灾害影响程度和范围,针对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进行研判,按相应职责组织应对。
(5)坚持灾情零报告制度,动态掌握灾情变化。
(6)街道指挥部根据灾害发展情况向台风、暴雨灾害影响重点区域派出教援安置组,帮助应急处置和灾害防御工作。
(7)通知相关社区落实灾害应急各项措施。
(三)防汛响应措施
一旦发生险情,街道接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指令后,全面进入应急备战状态,现场具体指挥如下:
1、立即完成任务步骤
(1)各社区督促辖区物业为本小区配备喇叭(无物业的小区则由社区负责配备),放在小区门卫处,接到撤离信号后,以喇叭喊话的方式通知居民撤离,对重点特殊人群逐门逐户通知到人。
(2)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后,各社区要立即督促物业做好车库排水、沙袋墙封堵;物业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及时通知并引导业主转移地下车库车辆,尽量减少居民财产损失。
2、30分钟内,需完成任务步骤
(1)网格长及网格员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接到指令后,以应转尽转、就近就便的原则确定转移的人员,按照预定的方案逐户通知重点区域居民,人到齐清点人数后,立即按照指定的撤离路线,转移到指定的安全地点,转移责任人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2)网格长和网格员要确保辖区居民疏散撤离至安全地带,尤其是重点特殊人群要上门查看安全撤离情况,确保转移不漏一户一人。
(3)指挥部办公室立即通知出现险情的社区、派出所、小区物业、城管、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其他有关人员及时到场。
(4)人员转移到临时安置点,网格员、物业负责统计核实转移人员人数。
3、60分钟内,需完成任务步骤
(1)各社区向街道指挥部汇报转移人员基本情况。
(2)检查转移人员有有无需要就医的情况并及时联系120救治。
(3)做好物资到位,尤其是食品、饮用水、消毒物品、保暖物品等,妥善解决安置人员的饮食起居。
4、有关要求
(1)转移安置工作原则上每一户确定一名包保人员,每一户均要明确一所安置场所。
(2)被包保的群众主要包括独居老人、无法独立行动的残疾人、行动不便的人群、留守儿童、孕妇等。
(3)转移安置包保责任人要按照提前摸排的人员名单逐户、逐人落实转移安置工作,确保不漏一户一人。
(4)转移安置包保责任人要在转移后及时对转移安置灾民情况进行登记,逐级上报转移安置情况及需要解决的困难,妥善解决安置人员的饮食起居。
(四)响应终止
灾害预警解除,降雨已经停止且预报短期内不会再有需要响应的强降雨天气,救灾保障服务已结束,结合区级应急响应条件,由街道指挥部宣布应急响应终止。
四、应急保障
(一)新淮街道应急队伍
街道依托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及公安、消防、武装等部门志愿人员组建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承担汛期隐患巡查工作,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力量不足时,立即向区防指报告申请应急救援队支援。
(二)防汛抢险救援物资和装备
街道根据防汛工作实际需要,储备了棉被、应急灯、皮筏艇、雨衣等物资。
五、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
新淮街道及各社区积极开展防汛知识宣传工作,结合各类减灾救灾集中宣传活动,向居民及在校学生广泛宣传灾害自救常识,提升居民自救意识。加强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防汛抢险知识和自救技能培训,加强对本预案的学习,确保遇到灾害能够有序应对。
六、灾后处置
(一)向区卫健汇报,派遣消杀队伍对与因灾害污染的区域进行预防性消杀。
(二)对水患受灾的房屋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引导被安置居民返回。
(三)居民返回家中解除风险后,民政办要对特殊人群提供必要的救助。
(四)积极开展心理疏通工作,安抚好居民情绪。
(五)及时将灾情统计信息和灾害救助工作开展情况报送区防汛抗旱指挥部。
附件:
1.新淮街道水系图

2.新淮街道重点风险隐患分布图

3.新淮街道人员转移路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