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二小高级职称评审推荐办法
为了适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根据《安徽省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人社发〔2016〕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审条件
1.基本条件
在我校工作满三周年;身体健康,能全面履行本岗位职责;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服从学校分配,能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限制条件
(1)因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年度考核确定不合格的,当年不得申报,并从下一年度起2年内不得申报;
(2)严重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教育教学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受到党纪或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不得申报;触犯国家法律,受到刑事处分的;
(3)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取消其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年度起5年内不得申报;
(4)违反《师德八项禁令》和校纪校规,对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
(5)离开教师岗位达一年以上的;
(6)不符合(皖人社发〔2016〕13号)》文件要求条件的,如证件不符、无支教证等,或达不到表一“必备条件”要求;
(7)私自办班补课获利的;
(8)无故不服从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的。
二、评审程序
1.成立职称评审领导小组,抽选既熟悉业务又公道正派的人员担当评委,负责对整个评审过程实施审核、监督、结果的最后公布。
2.评审流程:公布职数→自评打分→审查材料→考核评分→公示排序→行文公布
三、评审考评
表一: 必备条件
|
姓名 |
|
学科
|
|
拟申请职称
|
|
|
|
学历 及资 历条件 |
1.具备博士学位后,并受聘一级教师岗位满2年。 2.具备硕士学位、大学本科、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后,并受聘一级教师岗位满5年(40周岁以下须具备本科毕业学历)。 |
|
||||
|
业绩 条件 |
撰写一篇较高水平的反映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行动报告或教育叙事。 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等工作3年以上(其中任现职以来1年以上),并胜任该项工作。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继续教育合格。 基本任期内,每学期听课指导及主持研讨不少于6节(次),每学期开设校内公开课不少于1节(次)。基本任期内开设校际公开示范课不少于2次,且获好评;任现职以来,所辅导的教师在县级以上教育部门举办的优质课等各类学科教学类评比活动中,获省级三等奖或市级二等奖以上。 |
|
||||
|
能力 条件 |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 2.作为班主任其所带班级被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先进班集体等称号。 3.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优秀教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以上,或获得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 4.在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技能大赛、多媒体软件制作等获省级二等奖或市级一等奖以上。 5.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做出成绩。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创新大赛、科技活动、技能大赛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 6.在教育教学综合测评、绩效考核或年度考核中至少3次名列前五分之一,并在申报当年由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评课中达到优秀等次。 7.主持并完成由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立项的教育教学研究、电化教育研究、课程改革实验课题1项。 8.参加县、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电教活动,论文、课件等获省级三等奖或市级二等奖以上。 9.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教育、文化、体育部门主办的市级以上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奖2次以上,其中三等奖以上1次。 |
|
||||
|
教研科研条件 |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小学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或在市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2篇。 2.公开出版专著1部,或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合著中参与撰写4万字以上。 3.参加经省级以上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列入中小学用书目录的国家课程教材、省级地方教材编写1次。 4.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电教活动,论文、课件等获省级三等奖或市级二等奖以上。
|
|
||||
表二: 加分项目表
|
项目 |
级别及相应分值 |
自 评 分 值 |
考 核 分 值 |
备 注 |
|
|
校龄 |
每年10分 |
|
|
|
|
|
|
|||||
|
工龄 |
每年15分(支教每年另加1分) |
|
|
||
|
|
凭支教证或证明 |
||||
|
学历 |
中专2分、大专4分、 本科6分、研究生8分 |
|
|
|
|
|
班 主 任、行管 |
每月1分,累积计算
|
|
|
|
|
|
教研组长,功能室管理员
|
每月0.5分,累计计算
|
|
|
|
|
|
年级组长 |
每月0.5分,累计计算 |
|
|
|
|
|
出勤情况 |
缺勤一天减(0.1、0.2、0.5、30)分 |
|
|
|
|
|
荣誉称号 |
国家(20分) |
|
|
|
|
|
省级( 15分) |
|
|
|
||
|
市级( 10分) |
|
|
|
||
|
区级( 4分) |
|
|
|
||
|
校级( 2分) |
|
|
|
||
|
教坛新星 学科带头人 骨干教师
|
国家(20分) |
|
|
|
|
|
省级( 15分) |
|
|
|
||
|
市级( 10分) |
|
|
|
||
|
区级( 5分) |
|
|
|
||
|
课堂教学 |
国家(13、11、9) |
|
|
|
|
|
省级(11、9、7) |
|
|
|
||
|
市级(9、7、5) |
|
|
|
||
|
区级(7、5、3) |
|
|
|
||
|
校级(5、3、1) |
|
|
|
||
|
教育教学 优秀软件 |
国家(11、9、7) |
|
|
|
|
|
省级(9、7、5) |
|
|
|
||
|
市级(7、5、3) |
|
|
|
||
|
区级(5、3、2) |
|
|
|
||
|
校级(3、2、1) |
|
|
|
||
|
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 |
国家(13、11、9) |
|
|
120 |
|
|
省级(11、9、7) |
|
|
|
||
|
市级(9、7、5) |
|
|
|
||
|
区级(7、5、3) |
|
|
|
||
|
辅 导学 生 |
国家(7、6、5) |
|
|
66 |
|
|
省级(6、5、4) |
|
|
|
||
|
市级(5、4、3) |
|
|
|
||
|
区级(4、3、2) |
|
|
|
||
|
其他 |
国家(7、6、5) |
|
|
66 |
|
|
省级(6、5、4) |
|
|
|
||
|
市级(5、4、3) |
|
|
|
||
|
区级(4、、3、2) |
|
|
|
||
|
校级(3、2、1) |
|
|
|
||
|
合 计 得 分 |
|
|
|
||
表二填表说明:
1、工龄:以参加工作的时间计算。校龄:以分配或调入本校的公函日期计算。(当时年份-起始年份)
2、学历:以取得最后学历证书日期为准。双大专按本科计分。
3、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每年按10月计算。填写时注明时间段。行管人员参照班主任,任职以上级任命通知或文件为准;功能室管理员参照教研组长。
4、荣誉:包括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和学校有关的荣誉。
5、课堂教学:包括各级各类的示范课(观摩课、送课下乡)、评优课、研讨课等。其中未评等次的按同级别最高分值计分。
6、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封顶120分):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论文、教学设计评选获奖的;或在教育刊物(有CN刊号)上发表的论文(附原件),不包括自编、汇编、寄款购书的论文。
7、辅导学生(封顶66分):必须是本人亲自辅导并跟所任学科相关的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并有获奖证书及辅导证书或文件原件。团体赛按上一级别奖项同等次计算。
8、其他(封顶66分):除以上项目外,参加非教育各级、各类行政部门举行的比赛活动获奖的,特等奖比照一等奖、优秀奖比照三等奖计分。通讯赛降一等次计分。
9、每项每次获奖取一位最高级别加分,不重复计分。教学论文、教学设计120分为上限;辅导学生、其他类别66分为上限。
10、所有表格内容时间段均在任职期内。(荣誉称号、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出勤情况除外)
三:扣分项目
|
|
|
||
|
出勤
|
10 |
时间段为近三年,法定假除外,大病住院每天扣0.1分,非住院病假每天扣0.2分,事假每天扣0.5分,旷工一天扣30分。
|
|
|
全部合计得分 |
|
|
|
附则:同等分数以工作年限优先;工作年限相同以年龄优先。
田二小一级职称评审推荐办法
为了适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根据《安徽省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人社发〔2016〕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审条件
1.基本条件
在我校工作满三周年;身体健康,能全面履行本岗位职责;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服从学校分配,能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限制条件
(1)因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年度考核确定不合格的,当年不得申报,并从下一年度起2年内不得申报;
(2)严重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教育教学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受到党纪或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不得申报;触犯国家法律,受到刑事处分的;
(3)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取消其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年度起5年内不得申报;
(4)违反《师德八项禁令》和校纪校规,对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
(5)离开教师岗位达一年以上的;
(6)不符合(皖人社发〔2016〕13号)文件要求条件的,如证件不符、无支教证等、达不到表一必备条件要求;
(7)私自办班补课获利的;
(8)不服从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的。
二、评审程序
1.成立职称评审领导小组,抽选既熟悉业务又公道正派的人员担当评委,负责对整个评审过程实施审核、监督、结果的最后公布。
2.评审流程:公布职数→自评打分→审查材料→考核评分→公示排序→行文公布
三、评审考评
表一: 必备条件
|
姓名 |
|
学科 |
|
拟申请职称 |
|
|
|
学历 及资 历条 件 |
1.具备博士学位。 2.具备硕士学位后,并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2年。 3.具备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或者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后,并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4年。 4.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后,并在小学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5年。 |
备注:具备其中之一。 |
||||
|
业绩 条件 |
1.担任班主任等工作2年以上,并胜任该项工作。 2.撰写1篇具有一定见解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3.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继续教育合格。
|
全体具备。 |
||||
|
能力 条件 |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被评为县级以上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 2.作为班主任,其所带班级被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先进班集体等称号。 3.获得市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 4.在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等各类学科教学类评比中获市级二等奖以上。 5.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电教活动,获市级三等奖以上1次,或县级二等奖以上2次。 6.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教育、文化、体育部门主办的县级以上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三等奖以上1次。 7.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方面做出成绩。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创新大赛、科技活动、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奖项。 8.参加市级以上教育部门正式立项的教育研究课题并结题。 9.在教育教学综合测评、绩效考核或年度考核中至少3次名列前三分之一,并在申报当年由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评课中达到优秀等次。 |
|
||||
|
教研 科研 条件 |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小学教师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 2.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合著中参与撰写2万字以上。 3.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课程资源开发、新课程实验等活动,成果在县以上范围内推广使用或公开出版。 4.参加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电教活动,论文、课件获市级三等奖以上1次。或县级二等奖以上2次。 |
|
||||
表二: 加分项目表
|
项目 |
级别及相应分值 |
自 评 分 值 |
考 核 分 值 |
备 注 |
|
|
校龄 |
每年10分 |
|
|
|
|
|
|
|||||
|
工龄 |
每年15分(支教每年另加1分) |
|
|
||
|
|
凭支教证或证明 |
||||
|
学历 |
中专2分、大专4分、 本科6分、研究生8分 |
|
|
|
|
|
班 主 任、行管 |
每月1分,累积计算
|
|
|
|
|
|
教研组长,功能室管理员
|
每月0.5分,累计计算
|
|
|
|
|
|
年级组长 |
每月0.5分,累计计算 |
|
|
|
|
|
出勤情况 |
缺勤一天减(0.1、0.2、0.5、30)分 |
|
|
|
|
|
荣誉称号 |
国家(20分) |
|
|
|
|
|
省级( 15分) |
|
|
|
||
|
市级( 10分) |
|
|
|
||
|
区级( 4分) |
|
|
|
||
|
校级( 2分) |
|
|
|
||
|
教坛新星 学科带头人 骨干教师
|
国家(20分) |
|
|
|
|
|
省级( 15分) |
|
|
|
||
|
市级( 10分) |
|
|
|
||
|
区级( 5分) |
|
|
|
||
|
课堂教学 |
国家(13、11、9) |
|
|
|
|
|
省级(11、9、7) |
|
|
|
||
|
市级(9、7、5) |
|
|
|
||
|
区级(7、5、3)
|
|
|
|
||
|
校级(5、3、1) |
|
|
|
||
|
教育教学 优秀软件 |
国家(11、9、7) |
|
|
|
|
|
省级(9、7、5) |
|
|
|
||
|
市级(7、5、3) |
|
|
|
||
|
区级(5、3、2) |
|
|
|
||
|
校级(3、2、1) |
|
|
|
||
|
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 |
国家(13、11、9) |
|
|
|
|
|
省级(11、9、7) |
|
|
|
||
|
市级(9、7、5) |
|
|
|
||
|
区级(7、5、3) |
|
|
|
||
|
辅 导学 生 |
国家(7、6、5) |
|
|
|
|
|
省级(6、5、4) |
|
|
|
||
|
市级(5、4、3) |
|
|
|
||
|
区级(4、3、2) |
|
|
|
||
|
其他 |
国家(7、6、5) |
|
|
|
|
|
省级(6、5、4) |
|
|
|
||
|
市级(5、4、3) |
|
|
|
||
|
区级(4、、3、2) |
|
|
|
||
|
校级(3、2、1) |
|
|
|
||
|
合 计 得 分 |
|
|
|
||
表二填表说明:
1、工龄:以参加工作的时间计算。校龄:以分配或调入本校的公函日期计算。(当时年份-起始年份)
2、学历:以取得最后学历证书日期为准。双大专按本科计分。
3、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每年按10月计算。填写时注明时间段。行管人员参照班主任,任职以上级任命通知或文件为准;功能室管理员参照教研组长。
4、荣誉:包括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和学校有关的荣誉。
5、课堂教学:包括各级各类的示范课(观摩课、送课下乡)、评优课、研讨课等。其中未评等次的按同级别最高分值计分。
6、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封顶120分):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论文、教学设计评选获奖的;或在教育刊物(有CN刊号)上发表的论文(附原件),不包括自编、汇编、寄款购书的论文。
7、辅导学生(封顶66分):必须是本人亲自辅导并跟所任学科相关的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并有获奖证书及辅导证书或文件原件。团体赛按上一级别奖项同等次计算。
8、其他(封顶66分):除以上项目外,参加非教育各级、各类行政部门举行的比赛活动获奖的,特等奖比照一等奖、优秀奖比照三等奖计分。通讯赛降一等次计分。
9、每项每次获奖取一位最高级别加分,不重复计分。教学论文、教学设计120分为上限;辅导学生、其他类别66分为上限。
10、所有表格内容时间段均在任职期内。(荣誉称号、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出勤情况除外)
请各位教师实事求是认真填写,如发现弄虚作假取消当年参聘资格。
三:扣分项目
|
|
|
||
|
出勤
|
10 |
时间段为近三年,法定假除外,大病住院每天扣0.1分,非住院病假每天扣0.2分,事假每天扣0.5分,旷工一天扣30分。
|
|
|
全部合计得分 |
|
|
|
附则:同等分数以工作年限优先;工作年限相同以年龄优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