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解读】田家庵区人社局局长倪军解读《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
9月30日,淮南市田家庵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区机关第八会议室举办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培训会,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倪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等相关业务工作人员近70人参会。
一、为什么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退休年龄制度,十分重要和必要。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是上世纪50年代根据我国基本国情确定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需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事关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主要考虑:
一是适应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普遍增加的客观情况,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40岁左右提高到78.6岁。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发展,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改革开放初期的8年,增加到14年,有大幅度提高。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者参加工作的时间推后。因此,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提高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比,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二是适应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增加全社会劳动力有效供给。我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劳动力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21.1%。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起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人以上,且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还将不断降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稳定劳动参与率,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是适应劳动者多样化需求,满足不同的工作生活安排需要。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诉求,满足劳动者自主、弹性地选择退休时间,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需求。在法定条件下,想早一些退休的职工可以根据改革办法选择提前退休,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继续工作的低龄老人,也不用过早退出劳动力市场,可以选择继续从事社会生产、实现自身价值。
二、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目标和节奏是怎么考虑的?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从2025年1月1日起,同步启动延迟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至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至55周岁、58周岁。改革目标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均预期寿命相适应,同时也参考了国际普遍做法。国际上,近几十年,一些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龄,许多国家退休年龄都在60-65岁之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在65岁以上。
改革实行“渐进式”,采取小步调整的方式逐步到位。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每4个月延迟1个月;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每2个月延迟1个月。主要根据男、女职工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后提高幅度,设置不同的改革节奏。原法定退休年龄低的,节奏会略快一些;原法定退休年龄高的,节奏会慢一些。同时,按照职工出生年月,采取按月延迟的方式,更为平滑,确保年度间当年12月退休的人与第二年1月退休的人延迟月数不会相差太大,体现公平性。改革前期退休的人员,只延迟1个月或几个月,不会出现一下子晚退休几年的情况。
三、如何体现养老保险激励机制?
改革办法明确,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鼓励职工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晚退多得。
我国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这两部分养老金的标准,主要与职工的缴费年限、缴费水平、退休年龄直接相关。
从基础养老金部分来看: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工资越高,计发的基础养老金越高,体现长缴多得、多缴多得。同时,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缴费工资越高,相应基础养老金就会越高。
从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来看:个人账户养老金,是由个人缴费和利息形成的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计算出来的。不同的退休年龄对应不同的计发月数。退休年龄晚,计发月数就小。晚退休1年,多缴费1年,个人账户积累额就会越多,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越小,计算出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高,体现晚退多得。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后,职工退休年龄提高,缴费年限增加,可以积累更多的养老权益,养老金水平也就越高,从而能够更好地保障退休后的基本生活。
政策咨询渠道:
解读机关:田家庵区人社局
咨询科室:办公室
联系人:刘畅
联系方式:0554-2698079